学校新冠疫情处置应急预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校新冠疫情处置应急预案.pdf

学校新冠疫情处置应急预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校新冠疫情处置应急预案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疫情防控水平,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强化疫情防控机制,我学校制定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岗,任务到人。一、组织管理(一)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成员:(二)防控措施落实专项组组长:成员:(三)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综合协调后勤管理、物资储备保障组组长:成员:1.信息排查上报,晨、午检查落实、医疗应急处置组组长:成员:2.信息宣传组组长:成员:者到定点医院就诊;(2)班主任再次通知学生家长就诊情况(时间、地点等),并要求家长前往医院;(3)启动学校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由学校校长XX通知办公室立即联系疫情信息报告人、安全保障组、医疗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医疗保障组、班级年级防控组、宣传和心理疏导组领导到办公室开会,启动学校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按工作应急预案相关的职责,进行工作的布置与落实。四、应急处置流程(一)现场处置。在学校期间,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干咳、气促、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的师生员工,第一时间督促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立即安排到学校临时隔离室(隔离室不得同时安排不同病例),并报告学校,安排专人陪护,校医进行复测,再次确认体温和症状(户外活动会出现体温变化,学校对可疑情况者要注意询问,如是此类情况,待学生身体恢复常态后进行重测)。如果是发烧,马上通知家长来校跟进处置,及时安排就诊。同时,记录密切接触者。(二)送医上报。1.对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途经史或有与确诊、疑似病例、密接者的接触史者,立即报告市教育主管部门、卫生-10-部门和属地政府,协调救护车接送至定点医院就诊。2.无中高风险区旅居史、途经史或无与确诊、疑似病例、密接者的接触史者,学校专人专车送医院发热门诊,同时学校告知家长,学校要采取安全方式送医。教职工出现上述情况建议由家属陪同或自行前往。3.学校信息数据组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报告属地政府、市教育主管部门、市卫健局。注:师生入校时出现情况,可参考上述流程,在校门口设置临时隔离点,供暂时隔离使用。4.如转诊患者排除新冠,回家后由班主任进行重点健康观察14天,在公共场所或与外界接触时佩戴口罩;病例排除信息及时通知现场登记的相关人员,提醒仍需做好个人防护和观察。(三)有关细则.离校就诊指引。(1)前往医院路上,应该根据病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2)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乘车路上需打开车窗。(3)时刻佩戴口罩,随时保持手卫生。在路上和医院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4)如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11-或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1.居家医学观察注意事项。(1)居家医学观察的人员每天早中晚3次测体温,并如实报告学校,记录在册;若出现发热或者干咳、气促、肌肉酸痛等症状,应立即向班主任或学校疫情报告人报告,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学校立即向市局和卫健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2)尽量开窗通风,不能自然通风的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被观察人员与家庭成员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至少间隔1米以上距离,有条件的独居一室,最好处于居家位置的下风向。日常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衣服遮掩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被观察人员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专用垃圾桶并及时清理,清理前用有效氯浓度为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单独洗涤消毒处理。(三)返校管理事项。患病学生病愈且隔离期满后,复课前持医院诊断记录及核酸检测报告到卫生室复核确认登记,方可复课。若校医复核结论与学生的医院诊断记录不一致,以校医的结论为准,12-学生暂不返校上课,并遵照校医的休假建议继续休息。校医应与家长做好沟通解释,若家长对复核结论、休假建议存在争议,校医立即将情况报告校领导、市教体和疾控部门,协商后作出是否返校的决定,并通知学生和家长。(四)善后处理L综合协调组联系专业机构,对确诊或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驻留场所彻底消毒。2.宣传教育组在适当范围内通报情况,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师生员工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3.心理辅导组及时评估不同人群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班主任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