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ppt
上传人:论文****轩吖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3.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7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ppt

2017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走向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备考指导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__________;(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___________。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气的增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____和散射作用。(2)保温作用:C_____________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点拨:大气保温作用主要通过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和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热量损失两大过程而实现。二、热力环流1.成因:_____________。2.形成过程(1)填图: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2)画图:用箭头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3)完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点拨:气压高低的比较:“上低下高,高高低低”。垂直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符合“上低下高”原则,即越往上,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越往下,气压越高。水平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看等压面的弯曲状况,符合“高高低低”原则,即等压面向高处弯曲为高压,向低处弯曲为低压。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地面风与高空风的比较点拨: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1.图解大气受热过程2.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特别提示]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解析:第(1)题,考查逆温现象和读图分析能力。图中近地面为强逆温层,向上为逆温层,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正确;日出前后,气温最低,因此逆温强度大致在日出前后最强,之后减弱至逆温消失,B错;图示逆温现象出现在日落前,日出后一段时间消失,C错;图示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误。第(2)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夜间谷地受来自山坡的下沉冷气流影响,气温低,受空气上下热量传递时间差异的影响,逆温层上界峰值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C正确。答案:(1)A(2)C①气温:甲地大于乙地②气压:甲地小于乙地③气温:甲地小于乙地④气压:甲地大于乙地A.①②B.③④C.①④D.③②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a点在850hPa等压面以上,气压低于850hPa,b点在850hPa等压面以下,气压高于850hPa,同等高度下高空中(1500m处)a点气压低于b点气压,对应的近地面气压应该是甲地高于乙地,气温是乙地高于甲地。1.热力环流的形成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处风向所示)。水平方向: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先有空气垂直运动,再有高低压,最后有空气水平运动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1)滨海地带——海陆风。①形成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