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外文言文综合练习题第一篇:课外文言文综合练习题备课大师:免费备课第一站!课外文言文综合练习一、(2012·衢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白侯之贤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已。”(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注释】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豪者善.避役:(2)顾.谓二三子曰:(3)白侯之贤信.已: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3.请在下面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察奸明,定赋平,衢人赞之;律己,驭吏,天子嘉之。二、(2012·湖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龙井题名记秦观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注释】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②会稽:今浙江绍兴。③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⑤篮舆:竹轿。⑥霁:雨后放晴。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风篁岭”都是山名。⑧惠因涧:山涧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以书.邀余入山:(2)比.出郭,日已夕:(3)濯.足于惠因涧:(4)谒.辨才于朝音堂: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3.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三、(2011·沈阳)阅读选文,完成题目。【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rèn):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志虑忠.纯:(2)悉以咨.之:(3)严闻.亮卒: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太守谓.谁(《醉翁亭记》)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C.立闻亮卒.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D.发.病而死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用http:///http:///http:///http:///http:///http:///http:///http:///http:///http://www.eywedu.net/第二篇:课外文言文课外文言文(一)徐孺子的故事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世说新语•言语》)1、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徐孺子九岁时在月下玩耍的时候,别人指责了他。B、有人告诉徐孺子,月亮里什么也没有。C、徐孺子告诉别人,人的眼睛里如果没有瞳仁会更明亮。D、徐孺子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将月亮与人的眼睛比较,让提问者更容易明白这个问题的道理,从而通过比较来回答了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