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0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pdf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测试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3分共计18分)1.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1.在羊\underset\cdot圈(juànquān)里有一个圆\underset\cdot圈(juànquān)那是供羊吃草的槽子2.小弟弟的后\underset\cdot背(bēibèi)上\underset\cdot背(bēibèi)着一只可爱的小花猫3.这匹马的身体特别匀\underset\cdot称(chēnɡchèn)大家纷纷\underset\cdot称(chēnɡchèn)赞这是一匹好马【答案】1.juànquān2.beibeiB.chèncheng【解析】略2.读拼音写词语shìjièshǐjìnyǔzhòuyùsh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īdànbèikérènaomínzú试卷,总9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世界,使劲,宇宙,浴室,鸡蛋,贝壳,热闹,民族【解析】略3.(1)“迟日江山丽”中的“迟日”是指“春日”(________)3.(2)词语“花骨朵儿、莲蓬、衣裳、金灿灿”都读轻声(________)3.(3)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圣诞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________)3.(4)课文《赵州桥》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是一个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________)3.(5)“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这是一个设问句(________)【答案】(1)√【解析】【答案】(2)×【解析】【答案】(3)×【解析】【答案】(4)√【解析】【答案】(5)v【解析】试卷,总9页4.积累与运用1.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被微风________如________被初阳融了2.很多时候别人的意见或劝告虽然不好听但却能对我们有所帮助这正是“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3.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泽东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或________”整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4.古人借诗表达意愿表明志向诗人李贺以“何当金络脑________”表达建功立业的意愿诗人于谦以“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表明自身无论经受怎样严峻的考验依旧视若等闲的态度【答案】轻烟,吹散了,薄雾,忠言逆耳利于行,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快走踏清秋,粉骨碎身浑不怕【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俗语、名言及诗句填空要求我们注重识记与积累1.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中的句子出自课文《匆匆》原句是“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根据原句将空缺处补充完整即可2.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应填写“忠言逆耳利于行”整句谚语的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话意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B.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中的原句是“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试卷,总9页毛”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书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4.根据给出的内容可知本题第一个横线上应填写“快走踏清秋”诗句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原文内容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第二个横线上应填写“粉骨碎身浑不怕”诗句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原文内容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5.请你照样子按要求积累好词好句1.将词语补充完整手忙________、五谷________2.含有叠词的四字词语含情脉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暖于布帛________________深于矛戟(《荀子》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泰山移5.意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