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始终眷恋着祖国导学案-新版苏教版.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始终眷恋着祖国导学案-新版苏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始终眷恋着祖国导学案-新版苏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学习目标】⒈通过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⒉紧扣“始终眷恋”,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学习过程】活动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自由朗读课文,同时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到讲台投影展示字词内容,并指出最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全班同学更正完善自己的答案。给加点的字注音。遨游()眷恋()萌发()诬蔑()卓越()募集()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能否用4字短语分别概括?请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你对钱学森的印象。1.拜师求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钱学森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通过熟读课文,紧扣“始终眷恋”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⒈读1-4段,思考:钱学森在美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就?写这些有什么作用?2.第5自然段中的两个“不止一次”,分别有何作用?3.第7段美国写海军次长的话和态度,表明了什么问题?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的陈述,好不好?为什么?4.钱学森回国遇到美国当局的哪些阻挠?写这些有什么作用?【检测反馈】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1959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1950年8月,钱学森预购了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离开美国。他辞去了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这个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与此同时,他已将许多科学书籍和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1.说说句中加点词的作用。(1)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2)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何时”的感叹。2.若将祖国比作母亲,文中第二段中钱学森在中秋节萌发的感情,可用一句唐诗来形容。3.钱学森为回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出来。4.听说钱学森要回国,美国海军次长大为震惊,这说明了什么?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巩固提升]阅读林清玄的《记忆的版图》,回答问题①一位长辈到大陆探亲回来,说到他在家乡遇到兄弟,相对地坐了半天还不敢相认,因为已经一丝一毫都认不出来了。②在他的记忆里,哥哥弟弟都还是剃着光头,蹲在庭前玩泥巴的样子,这是他离开家乡时的影像,经过四十年还清晰一如昨日。经过时间空间的阻隔,记忆如新,反而真实的人物是那样陌生,找不到与记忆的一丝重叠之处。③更使他惊诧的是,他住过的三合院完全不见了,家前的路不见了,甚至家后面的山铲平了,家前的海也已退到了远方。④他说:“我哥哥指着我们站立的地方,说那是我们从前的家,我环顾四周竟流下泪来,如果不是有亲人告诉我,只有我自己站在那里的话,完全认不出来那是我从童年到少年,住过十七年的地方。”⑤这使他迷茫了,从前的记忆是真实的,眼前的现实也是真实的,但在时间空间中流过时,两者却都模糊,成为两个丝毫不相连的梦境。在此地时,回观彼处是梦,在彼地时,思及此处也是梦了。到最后,反而是记忆中的版图最真实,虽然记忆中的情景已然彻底消失了。⑥这位长辈回来后怅惘了很久,认为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注】的缘故,才让他难以跳接起记忆中沦落的事物,其实不然,有时不必走太远,不必经过太久的时光,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怅惘。⑦我有一个朋友,他每次坐在台北松江路六福客栈的咖啡厅时,总会指着咖啡厅的地板,说:“你们相不相信,这一场块是我小时候卧室的所在,我就睡在这个地方,打开窗户就是稻田,白天可以听到蝉声,夜里可以听到青蛙唱歌,这想起来就像是梦一样了。”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梦却碎得很快。⑧记忆的版图在我们的心中是真实的,它就如同照相机拍下的静照,这里有我走过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