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养笔记教养笔记1怀着对这本书的好奇,我打开了这本书,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儿童技能教养法,第二部分就是关于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分步介绍,第三部分介绍了儿童技能教养法如何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第四部分介绍了此方法在团队里的运用,最后一部分作者提醒了我们实施此方法的关键点。学习了《儿童技能教养法》,我想着是时候用一用了。于是我让班里的三个调皮的孩子分别给自己起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外号。他们分别起的是“钢铁侠”,“蜘蛛侠”和“蝙蝠侠”。我告诉这三个调皮的孩子要想当“钢铁侠”,“蜘蛛侠”和“蝙蝠侠”,上课必须坐端正,认真听讲,要给其他同学做榜样。接下来的每一节课,当他们忘记怎么表现时,我就叫“钢铁侠”葛一葛请坐端正,“蜘蛛侠”张洋铭请认真听讲,果然孩子就用端正的'坐姿证明了自己是多么想做“钢铁侠”,多么想做“蜘蛛侠”。真想不到,这样一个小小的外号竟然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儿童技能教养法真是神奇啊。教养笔记2午后14:30分,又到了孩子们起床的时间了。午睡房里,老师和阿姨都在忙着帮助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的托班孩子穿衣服,有几个能干一点的小朋友还在自己动手穿鞋子呢。和其他孩子一样,刘焱已经在老师的帮助下穿好了衣服了,正坐在那里用两只小手使劲的拉着鞋后跟,希望自己也能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可以把小鞋子穿进去,可是,都已经把全身的力气都用上了,满脸涨得通红的他还是没能把脚上的这双鞋子给穿上,眼看着其他的小伙伴都一个个穿好鞋子排队去洗手吃点心了,小刘焱心里可真急呀!……根据我对他的接触和了解,刘焱在班上是一个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由于平时在家什么事情都是妈妈包办的,于是养成了他一种懒惰的习惯.再加上鞋子有点小,要靠自己的力气把一只胖乎乎的小脚塞进去,可真是有点难为他了.“治表先治本!”结合小刘焱自己不会穿鞋的实际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步措施,以帮助他早日学会自己动手穿鞋的本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生活自理能力.一、由于刘焱是托班下学期的新生,在幼儿园独立锻炼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相对存在着欠缺,对穿鞋子的基本技能还没有掌握,所以我采取了实际的措施教他如何双手配合在一起,可以更快的穿上鞋子的好方法。这些技能的掌握,使他可以在接下来的穿鞋活动中不再临阵慌乱,坐以待毙了。二、为了加深如何穿鞋的记忆,以及加强技能的提高,我特意让孩子进入了生活区-----娃娃家,在里面添设了给娃娃穿鞋子的小肌肉锻炼活动。如此一来,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轻松的在游戏中快乐地巩固好穿鞋的知识技能,真正的把“从玩中学”发挥到了极点。三、该名幼儿平时在穿的鞋码都比较小,根据这一实际现象,我通过和家长在来园接待中,及时的把这一问题和家长作了一个反馈的交流,让孩子的妈妈在下次给孩子穿鞋时,要选择大小合适脚码给孩子穿着,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身理发展和发育。四、建议家长在平时多创造让孩子自己动手练习穿鞋子的机会。小小创可贴,浓浓师幼情一不小心,我的左手大拇指处划破了。一条口子虽长,但不深,星星点点地流着一点血。我毫不介意,拿纸巾擦了擦血,正打算继续给孩子们讲故事。谁知道眼睛特别“亮”的杨杨竟然发现了:“姜老师,你的手流血啦!”声音虽然轻,但关心之情洋溢其中。在他的呼喊声中,孩子们都将目光转向了我的手指,并且纷纷嘟囔着:“姜老师流血了”、“真的流血了”、“我也看到了”……看到孩子们关切的眼神,我笑着说没事的,希望就此结束这件事。没想到,孩子们可不想就此罢手。细心的朱朱说:“老师,你怎么不用创口贴啊?”王芷欣紧跟着说:“姜老师,用了创口贴就不疼了。”雯雯还指着自己手腕上的“伤疤”说:“我上次也弄开了,妈妈给我贴了创口贴。”……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不少,这时的我不得不佩服他们了:“老师没有带创可贴,就不贴了吧,没有关系的。”“那我明天给你带个创口贴吧!”小朱朱真的很有爱心哦。“我也给你带!”孩子们又七嘴八舌地抢着说了。我感到心里一阵阵暖流涌起。“不用了,姜老师家里也有的,明天我自己就贴好了哦!”于是我又开始和孩子分享故事了。第二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在活动室门口接待孩子们。“姜老师,给你一个创可贴哦!”小朱朱递给我一个创口贴。说实话,我被感动了,原来他昨天不是随便说说的,原来小朱朱确实把这件如此小的事情放在了心上!“姜老师,我也给你带了创口贴!”调皮的小宇竟然也有这份细心,他爷爷还跟我说:“昨晚一回家就说要带创口贴了!”原来小宇心里是有我的,可惜平时还因为他的调皮我老是生他的气,我不禁脸红了,有些后悔。“姜老师,我帮你贴上吧!”天真可爱的杭杭拉着我的手,非要亲手贴上她带的创口贴。我蹲下来,头一次像一个孩子一样,享受着被人照顾的感觉,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甚至让人迷恋的感觉啊,而给我这种感觉的竟然是一个不满4岁的孩子!看着她认真的表情、细心却显笨拙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