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宿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docx
上传人:豆柴****作者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KB 金币:9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5年安徽省宿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docx

2025年安徽省宿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9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安徽省宿州市语文高三上学期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下面是一篇虚构的现代文段落,我们将基于此段落来设计题目。请注意,在实际考试中,所选文章通常会是已发表的作品的一部分或者一个短篇故事、散文等。【阅读材料】《时光里的守望者》节选在城市的角落里,有一个被遗忘的小书店。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时间的流逝与它无关。每天,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玻璃窗,洒在那些泛黄的书页上时,老李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老李是个瘦弱的老头,头发花白,眼镜总是架在他的鹰钩鼻上。他不怎么说话,但是对书本有着近乎狂热的喜爱。这里没有电子书,没有网络,只有纸质书散发出的淡淡墨香。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老李和他的书店显得格格不入,但他依然坚守着这份传统,守护着每一本书籍,就像守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我们根据上述材料设计题目:1.以下选项中最能概括本文主题的是:A.老李的生活方式B.纸质书籍的魅力C.城市中的隐秘美丽D.守护与传承2.文章开头提到“在城市的角落里,有一个被遗忘的小书店”,这样描述的作用是什么?A.强调书店的地理位置B.表现书店的冷清状态C.暗示书店与现代社会的脱节D.说明书店的历史悠久3.对于老李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A.外貌描写、心理描写B.动作描写、外貌描写C.心理描写、环境描写D.对话描写、动作描写4.“这里没有电子书,没有网络,只有纸质书散发出的淡淡墨香。”这句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态度?A.对电子产品的排斥.对纸质书籍情感上的偏好C.对现代生活的向往D.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5.文章最后一句“就像守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样”,表达了老李什么样的情感?A.对书籍的珍视B.对孩子的思念C.对工作的热爱D.对过去的回忆【参考答案】1.D2.C3.B4.B5.A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文章标题:《科技之光,照亮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信息技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也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当今时代,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娱乐,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然而,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过度依赖网络可能导致人们的社交能力退化;虚拟世界的沉浸也可能让人忽视现实生活的美好。因此,我们既要拥抱科技的进步,也要警惕其潜在的问题,努力寻找一个健康的平衡点,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发展。题目1.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A.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B.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C.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D.现代人的社交方式变化2.根据文章,下列哪一项不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正面影响?A.提高了工作效率B.改变了生活方式C.增强了社交能力D.丰富了娱乐方式3.文章提到的“负面影响”具体指的是什么?A.工作压力增大B.环境污染加剧C.社交能力退化D.生活节奏加快4.作者对于科技进步的态度是什么?A.完全否定B.完全肯定C.中立客观D.赞赏但保持警惕答案1.正确答案:B2.正确答案:C3.正确答案:C4.正确答案:D这道题目设计涵盖了理解主旨大意、细节查找、推理判断等不同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三、文言文阅读(20分)【题目】1.文中提到古人学习的目的与今人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2.“夫学者,犹种树也”这一比喻意在说明什么?3.“春玩其华,秋登其实”分别指的是什么?4.作者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怎样的态度?5.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哪种学习态度持否定态度?【参考答案】1.古之学者为己,目的是弥补自身的不足,而今之学者更多是为了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学识。2.这个比喻是用来强调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像种树一样,需要时间才能看到成果。3.“春玩其华”指的是讨论文章,即学习过程中的理论知识;“秋登其实”指的是通过学习改善自身行为,使行为符合道德规范。4.作者认为读书人应当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且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提升自我修养以及帮助社会进步。5.作者否定了那些仅仅读了几本书就自视甚高,对长辈不敬,对同辈傲慢的学习态度。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4分)请分析本诗中的意境以及所表达的情感。A.山谷静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B.秋天的夜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C.明月与清泉,反映了诗人追求高洁品质的情操。D.浣女与渔舟,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留恋。正确答案:A&D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秋夜的美景,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