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管理会计提升银行价值管理能力探讨论文管理会计提升银行价值管理能力探讨论文2021-03-3005:00:02小编:admin构建以价值衡量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体系所谓“价值银行”,它体现的是现代商业银行“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价值增长为目标”的管理理念。这并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概念,而是由价值管理方方面面具象化的特征所构筑。从内涵上来讲,就是要以价值为导向,科学地平衡“效益、质量、规模”之间的关系,实现银行价值的持续增长;从外延来看,就是要通过价值评估与经营管理的深入结合,做到“短期盈利可预期,长期价值可实现”。价值管理的基础是价值衡量。落实到具体层面,也就是要准确、清晰地衡量每一个分支机构、业务线、产品、客户等各个经营单元的价值贡献,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业务和管理决策。客户赚不赚钱、产品赚不赚钱——这个核心问题谁来回答?就必须依托现代管理会计体系的应用。现代管理会计体系是银行能够基于多维度实现全面价值评估,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市场细分、客户营销,到定价管理、风险管理,再到绩效管理及战略管理,都离不开管理会计体系的强力支撑。如果没有管理会计,商业银行对价值贡献的判断必然是模糊的、甚至是不准确的,据此所进行的经营决策也难免偏颇,甚至可能陷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会计是银行价值管理的基础,搭建并推行管理会计体系不仅是当今世界潮流,更是中国商业银行从“规模银行”走向“价值银行”的必然要求。基于上述管理逻辑的考量以及行业特点,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需要以三方面内容为基石:一是建立以经济利润为核心的盈利计量模型。经济利润是考虑了风险资本成本后的价值贡献,反映了滤掉风险后的盈利创造能力,是商业银行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银行经济利润的准确计量需要依托五大工具的积累与应用:一是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FundTransferPricing)解决资金成本的计量,二是借助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实现信贷风险成本的量化,三是建立成本分割与分摊方案完成运营成本的测算,四是通过专门模型计量风险资产,解决风险资本占用及资本成本的衡量,五是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和系统工具实现税务成本的计算。这五大工具对应银行经营管理的五大成本,是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拓展多维度的分析视角。以经济利润计量模型为核心,为能够实现全面价值评估,管理会计需要将盈利核算的主体从传统的分支机构进一步拓展到业务线、产品、客户等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分析维度,从而将价值计量和价值管理的触角进一步延伸至产品和客户层面,更好地促进经营效益提升。三是构建完整的应用“闭环”。盈利的高低是一个事后的结果,经营业绩的改善还需要事前的规划和事中的控制。因此,管理会计建设的关键之处还在于不能仅仅局限于事后分析等单一环节,而需要以价值衡量为中枢,将“全面预算管理”“多维盈利分析”以及“绩效管理”等管理手段统一囊括到管理会计的应用体系之中,形成有效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完整管理闭环,从而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引导作用,共同支持经营管理决策。三类典型案例分析管理会计能够为银行各级经营管理者提供多方面的管理工具和决策信息,可以在支持战略选择、实施市场细分、强化风险定价、健全绩效考核、优化资源配置和强化成本管控等各个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实践,分享三个方面的案例供探讨:案例一:紧抓客户综合收益,多方位提升客户经营能力客户是银行盈利的直接来源,要实现银行价值的提升,关键就在于做好客户价值的持续经营和有效挖掘。依托管理会计,商业银行可以在数百万、上千万、甚至数亿级别的客户中实现对每一个客户综合收益的计量、查询、测算和跟踪,为全国支行网点的客户经营提供有力支持。一是量化评估,形成优质客户识别能力。“经济利润”和“风险资本回报率”作为银行评价客户综合盈利贡献的两个重要指标,前者反映客户贡献的大小,后者反映回报效率的高低。通过衡量每一个客户的经济利润和风险资本回报率水平,银行能够清晰地识别优质客户。在支行网点的微观经营层面,可以根据客户盈利及变动情况,并结合客户需求特点,针对性调整营销服务策略;在全行客户管理的中观层面,可以进一步细化客户分类,推动客户结构优化。以战略客户管理为例,某银行将客户综合盈利评估结果作为全行战略客户认定的重要依据,对战略客户实施名单制管理,投入优质资源保障服务质量;针对战略客户谈判能力强、利差空间小,但风险可控、合作潜力大等特点,“一户一策”,加强联合营销和交叉销售,促进综合收益提升。2016年全行客户盈利增速、风险资本回报率均高于全行平均水平,为全行经营效益的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综合算账,提升差异化定价能力。随着利率管制的放开,银行自主定价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同业之间围绕价格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银行难以要求每个产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