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一、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的含义: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习性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完全成本法:又称全部成本法、吸收成本法、制造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企业成本非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两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的水平不同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含固定性制造费用1、某公司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计划年度生产量为4000件,销售量为3500件,期初存货为零。预计发生直接材料20000元,直接人工32000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6元/件。固定制造费用28000元。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计划年度的期末产品存货成本。*某运输公司专门提供货运服务,用一辆卡车运输。资料表明某年内货运里程为105000公里时,每公里的运输成本为11.4元,货运里程为70000公里时,运输成本为13.4元。要求:(1)计算该公司卡车作业全年成本中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2)若该公司某年内货运里程为80000公里,计算总运输成本。*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变法可以采用此公式计算!损益确定程序不同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利润营业毛利-营业费用=营业利润其中: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营业费用即非生产成本◆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有所不同:贡献式利润表(标准式)贡献式表(标准式)贡献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贡献边际”◆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记住!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变动成本法提供的信息:从反映利润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看:由于变动成本法要求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可将其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单位,便于开展业绩考核评价,调动各有关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而完全成本法则可能歪曲各部门努力降低成本的真实业绩。例:某工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30000件和24000件,销售量分别为20000件和30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每件产品售价为15元。生产成本:变动成本为5元/件;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发生额为180000元。销售与管理费用全部是固定费用,每年发生额为25000元。要求:(1)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利润;(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1)变动成本法下:第一年:20000×15-20000×5-(180000+25000)=-5000第二年:30000×15-30000×5-(180000+25000)=95000完全成本法下:第一年:20000×15-{30000×5+180000-10000×(5+180000/30000)}-25000=55000第二年:30000×15-{10000×(5+180000/30000)+24000×5+180000-4000×(5+180000/24000)}-25000=65000(元)(2)第一年年末存货吸收固定制造费用10000×180000/30000=60000(元);第二年年末存货吸收固定制造费用4000×180000/24000=30000(元),年初存货释放固定制造费用60000元,二者的差额为-30000元。*三、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含义导致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的原因分析: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化规律:两种成本法下分期营业利润广义差额的变动规律:一般变动规律:(1)若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等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则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差额必然为零,即它们的营业利润相等;(2)若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则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差额必然大于零,即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一定大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3)若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小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则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差额必然小于零,即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一定小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1)如果x末>0;x初=0;则P完>P变特殊变动规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