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心得感悟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疫情后心得感悟多篇.docx

疫情后心得感悟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疫情后心得感悟多篇[前言]疫情后心得感悟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疫情后心得感悟篇1春节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席迅速的散播,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本是万家团园的春节也被疫情冲淡了年味儿,本该欢聚一堂的时刻却变成了紧张的疫情战场,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舍儿女的哭喊,不顾父母的焦虑,带着牵挂与叮嘱毫不犹豫地奔向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就是人民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员。有困难党员先上!一边是风和日丽,一边是肺炎肆虐,我看见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身上散发着醒目的红色光影,他们在街道、小区门口严防死守,为抵御病魔而无私的奉献;一边是沉着希望,一边是惴惴不安,我看见这样一群人,他们排查病人的体温,为防控疫情而挺起坚硬的腰杆,仿佛听见他们说着“其实,生命也需要害怕来滋养,正是因为有了害怕,我们才知道了面对危险,需要坚强,隐忍和大度,这样才能给群众们带来安全感”,“是啊,等疫情阴霾全部散去,我定要将祖国的大好河山看遍!”有困难党员先上!一边是休闲在家,一边是奋战一线,我看见这样一群人,他们带着红色先锋志愿者的袖标,不顾自身安危为隔离人员送上米面油蔬菜等生活用品。疫情无情,他们血肉之躯,又怎能不害怕?只因为那一句“随时准备为的党和人民牺牲一切!”雨雪纷飞,寒气扑鼻,他们却满不在乎,一个个党员的身影,就像一颗颗小小的火球,千万颗红色光影凝聚成了希望的中国红!有了这一颗颗火球,再寒冷的冬天也能被暖化,再凶恶的魔鬼也能将其封印,不见天日!疫情,总会有过去的一天。中共党员,他们是人民的先锋,他们也许是一名医生、也许是一名警察、也许只是一名社区工作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一颗颗小小火球的存在,就像太阳一样散发着灼热的光,红红的光是关切、是热忱、是奉献、是一切瘟疫困难的克星。这一颗颗小火球,是希望的代名词,把每一寸笼罩着阴霾的土地照亮;这一颗颗小火球,正在用生命的名义,死死的捍卫着中国红,捍卫着这个久盛不衰的中国红!春天,终将会到来!疫情后心得感悟篇2“此次中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有两大明显特点:一是病毒检测水准提升,不仅检测技术有进步,而且检测人员更加专业。二是信息披露更加透明。”2月1日,国际流行病学领域有“病毒猎手”之称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维尔特·伊恩·利普金接受采访时,充分肯定中国此次防控疫情的积极举措。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分子手段诊断病原菌的科学家,2003年,利普金在中国非典疫情高峰期,被中国有关方面邀请到北京,帮助评估疫情和制定应对方案,并培训了许多使用该技术的医务人员。“作为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我有责任为中国提供帮助。”10多年来,利普金帮助中国加强公共卫生科研建设,协助建立了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与中国疾控中心共同组建了病原发现联合实验室。2016年1月,他荣获2015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019年,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暴发后,年近七旬的利普金密切关注事态发展。1月29日晚上,他从美国飞抵广州。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交流疫情进展及防控情况。2月1日,又马不停蹄地飞到北京,与中国同行进行探讨。“此次疫情与非典相比,致死率较低,但传播力较强,传染速度快。”利普金表示,有的患者没有症状也可以传染,这为防控疫情增添了难度。利普金说,在中国近期采取的一系列严格的抗击疫情措施之外,他看不到更好的选择,“保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和研发快速检测方法,仍然是的办法。”他强调,防控疫情应该加强科学家之间的协作,多学科结合做好综合性研判,提高诊治水平,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埃博拉病毒到西尼罗河病毒,从中东呼吸综合征到美国寨卡、印度脑炎,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中心主任的利普金,一直奔走于世界疫情暴发的最前线。“科学无国界,尤其在全球化时代,积极应对、预防各类传染病威胁是各国科学家的共同使命。”利普金表示,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提的建议,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方法,就是所有国家本着团结与合作的精神共同努力。他希望全球学术型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参与到此次疫情防控中,携手共渡难关。疫情后心得感悟篇3今天是大年初二,可我的假期提前结束了。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我十分清楚这次的任务与自己以往参加的医疗任务大有不同,是在高度危险情况下和医学领域的新病魔搏击、抗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需要勇气、智慧和信心。早上8点起床,洗漱之后等待蔡院长和袁师傅来接我,内心既激动、又忐忑。主动报名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救治工作,让我这名精神科医生有了机会去帮助患者和呼吸科同事。回想08年,一份请战书如愿把自己送到了汶川抗震救灾的一线。这一次的主动请缨让久违的慷慨激昂又回来了。但是,既往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