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刍议供电所的线损管理工作刍议供电所的线损管理工作摘要:在供电所的线损管理中,线损是衡量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是衡量供电企业经营状况指标的重要依据,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如何加强管理降损工作,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关键词:供电所;线损;线损分析;线损管理;管理力度;研究分析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前言近年来,灵山供电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公司制定目标,以逐步实现标杆企业创建目标为思路,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在党建工作上创新管理,从加强供电所线损管理工作入手,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线损考核指标,促进南网文化纵深发展。1以理论线损计算为依托,以历年完成的统计线损为参考,以现有的线路或台区的运行水平为标准,加强线损分析,落实闭环管理(1)强化基础资料管理,加强所内有关线路和台区的各类参数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数据准确及时(2)积极采用线损的理论计算,提高电网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计算机在线损管理中的作用,严格按照《供电所线损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做好线损的理论计算,确保电网运行状况一目了然。(3)用理论线损指导降损管理工作。通过开展线损管理分析活动,达到五个目的:一是找出当前线损工作中的不足,指明降损方向;二是找出电力网结构的薄弱环节,确定今后电力网结构改善的工作重点;三是找出电力网运行存在的问题,制定最佳运行方案;四是找出降损措施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新的降损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五是查找出线损升、降的原因,确定今后降损的主攻方向。(4)建立线损分析制度,定期开展线损分析,做好六个对比分析:一是统计线损率与理论线损率的对比;二是理论线损率与经济线损率对比;三是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的对比;四是当前水平与年平均水平的对比;五是计量总表与分表电量的对比;六是线路或设备之间、季度和年度之间的线损综合的对比。(5)实现供电所的线损闭环管理,即:月理论线损计算;对照月完成指标进行分析;查找升降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落实措施到位;总结上升理论,为月理论线损计算提供参数。2依据技术进步,加强技术管理,完善技术措施,实现降损节能(1)重视电源点的位置,看其是否是设立在负荷的中心位置,尽量以经济供电半径来配置电源点。农村地区宜采用小容量、短半径、密布点的方式进行配置;城区可采用大容量、短半径、密布点,并可采用并联配电变压器组式的接线方式进行配置,以利提高供电的经济性和可行性。(2)调整配电网络,优化接线方式,实现降损节能。优先采用由电源点向周围辐射式的接线方式进行配网架设,尽量避免采用单边供电的接线方式。(3)提倡设备选型适当超前,负荷侧优于电源侧的设计思路,正确选择设备的容量和型号。合理配置变压器的容量,配电变压器容量与用电设备的容量比以1:1.5~1:1.8为宜。(4)提高电气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损耗。通过推广使用节电新产品和新技术,及时停用空载设备来减少电力网中各个部分所需的无功功率,特别是减少负载的无功消耗。(5)调整线路的功率因数,按照负荷的变化及时投切电容,实现降损节能。采用电容进行无功补偿,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力网的线损,改善电压质量,提高配变供电能力和用电设备的出力。(6)正确选择补偿方式,合理选择补偿位置,优化节能效果。无功补偿的原则是“分级补偿,就地平衡”。补偿方式通常应采用集中补偿和随机(随器)补偿相结合的方案。(7)改造电力线路,提高绝缘等级,推广使用绝缘架空导线,减少泄露电流的发生。(8)合理选择客户电能表的集装位置,尽量缩短架空线与接户线间的距离。(9)推广使用高精度、节能型电子式电能表,提高电能表计量精度。(10)合理选择导线截面,优先照按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采用加大主干线段的导线截面,可以有效地减少配电网络中主干线段的电能损失。(11)加强计量装置安装的规范化,确保电能表的接线工艺符合标准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安装工艺不标准带来的电能损失。(12)积极引进新技术,运用新方法实现降损节能。(13)抓住网改机遇,扫清降损外因障碍。农网改造工程为“四到户”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过去,低压线损过高其技术损耗就要占一大半:大马拉小车、供电半径过长、高耗能电表、供电线路线径过细等等。通过这次农网整改:配变的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供电半径大大地缩短,淘汰了国家禁用的高耗能电表,增粗了线径,减少了线路迂回现象,这切为“四到户”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供电所紧紧地抓住了农网建改这个机遇,改建小容量、短半径配变708台,改造10kV线路18条1682.52km,改造自然村392个,低压线路1094.34km,基本上解决了低压线损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