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高三化学知识汇总笔记.pdf
上传人:是你****盟主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通用版高三化学知识汇总笔记.pdf

全国通用版高三化学知识汇总笔记.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高三化学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航天飞船可用肼(N2H4)做燃料,其反应方程式为N2H4+2H2O2⇌N2↑+4H2O,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所有化学反应均伴随能量变化B.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E2-E1D.该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答案:B解析:A.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因此化学反应均伴随能量变化,故A正确;B.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但不是全部的化学能都转化为热能,燃料燃烧的过程中还可转化成光能等,故B错误;C.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E2-E1,故C正确;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1释放的能量,故D正确;答案选B。2、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A.乙炔的结构式:HC≡CHB.羟基的电子式:22412C.氧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s2pD.碳-12原子:6C答案:D解析:A.结构式是指用一根“-”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式子,则乙炔的结构式为:H-C≡C-H,而HC≡CH是乙炔的结构简式,A错误;B.已知羟基是不带电的原子团,则羟基的电子式为:,B错误;C.氧离子的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则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C错误;12D.根据核素的表示方法可知,碳-12原子可表示为:6C,D正确;所以答案是:D。3、如图是某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稀硫酸为电解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电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e=2H2C.电池工作过程中能维持溶液的pH稳定D.铂电极的主要作用是催化气体分子分解为原子放电答案:D解析: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做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做正极。A.根据分析,b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B.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H,故B错误;C.电池中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故硫酸溶液的pH增大,故C错误;D.铂电极的主要作用是催化气体分子分解为原子放电,故D正确;故选D。4、顺−2−丁烯、反−2−丁烯分别与氢气加成制备丁烷的焓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顺−2−丁烯比反−2−丁烯稳定C.1mol顺−2−丁烯转化为1mol反−2−丁烯放热4.2kJD.发生加成反应时,顺−2−丁烯断键吸收的能量高于反−2−丁烯断键吸收的能量3答案:C解析:A.根据图中信息得到上述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根据图中信息得到1mol顺−2−丁烯所含能量比1mol反−2−丁烯所含能量高,因此反−2−丁烯更稳定,故B错误;C.两者都为放热反应,且顺−2−丁烯加成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反−2−丁烯加成反应放出的热量,根据盖斯定律分析得到1mol顺−2−丁烯转化为1mol反−2−丁烯放热4.2kJ,故C正确;D.发生加成反应时,两者成键释放的能量相同,顺−2−丁烯发生加成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因此顺−2−丁烯断键吸收的能量低于反−2−丁烯断键吸收的能量,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5、氯仿常因保存不慎而被氧化,产生剧毒物光气:2CHCl3+O2→2HCl+2CO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Cl3分子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中心原子有4对价层电子对B.COCl2分子是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Cl-C-Cl的键角:CHCl3>COCl2D.向氯仿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其氯元素的存在答案:A解析:4+1+3A.CHCl3分子中C原子价电子对数是=4,无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故A正确;2B.COCl2分子结构式为,C原子价电子对数是3,无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是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故B错误;C.CHCl3中C原子有四对价层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COCl2中C原子有三对价层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平4面三角形,Cl-C-Cl的键角:CHCl3<COCl2,故C错误;D.CHCl3是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氯离子,向氯仿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不反应,不能检验其氯元素的存在,故D错误;选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