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探讨深基坑的支护设计与岩土勘察技术结合探讨深基坑的支护设计与岩土勘察技术结合摘要: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工程构筑物,其所具有的复杂性、可变性以及临时性的特点决定了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特殊性。对深基坑支护工程进行支护设计时,不管采取哪种支护设计结构,都要系统仔细地分析和计算支护设计结构的强度、嵌入深度、支护受力及岩土性质,必须要做到结构的可靠以及合理经济受力,进而确保安全。关键词:深基坑;支护设计;工程管理;岩土勘察1工程实例及工程概况该工程项目为扩建改造工程,场地相对比较小,特别是翻车机室~2#转运之间更加明显,该段输煤系统平面布置形态呈L型,在设计中选取现浇混凝土型基础,场地零米标高为83.1米,基础埋-16.4到17米,翻车机室1#转运站总长近90米,宽接近25米,1#转运站~2#转运站总长近40米,宽近17米。场地分布的岩石陡坎项部高程一般在89至93米之间,坎下地面标高一般在83米之间,因为地面起伏比较大的缘故,基坑开挖将形成1到26米的基坑边坡。2应对周围的环境因素的分析基坑环境保护有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对地址勘察和环境调查工作由足够高的重视度;第二,要重视对深基坑支护的方案设计;第三,对地下水的处理工作要重视;第四,必须要严把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关。3深基坑开挖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深基坑开挖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安全:①深基坑坑壁坡度稳定性很差,加之地下水因素的影响,或者受到放坡开挖场地的制约因素影响,又或者开挖的工程量比较大,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设计的要求来进行合理有效的支护。②应在深基坑围护工程施工前制定具体详细的监测方案。③在对深基坑土方开挖之前,必须要仔细对地质情况、构筑物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并根据调查情况绘出相应的位置图。④工程施工前,必须要严格遵照施工设计规定的安全措施,并结合开挖地方的土地情况、开挖周边的环境情况,向工程的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以及施工方法的传达。⑤挖土施工时一定不能掏洞挖土,而应采取从上到下、分层并且对称进行,同时必须要对地下水、地表水进行及时的排除,以免发生塌方的后果。⑥在支护结构施工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如施工工序、技术质量要求、安全措施以及工程验收等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文件进行。⑦为了确保不破坏基地原状基土,机械开挖到离基底标高三百毫米后转用人工开挖。⑧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一定的监测措施,一旦发现问题要马上采取停工的措施,待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后再继续工程施工的进行。4基坑支护方案选型基坑周围没有建筑物或者重要市政设施,地层有比较厚的砂层并且地下水水量大、水位较高,该情况下可以选用比较经济的降水方案。如果放坡空间比较大且土质良好,则可以考虑采用坡率法支护,防坡后坡面插钢筋、挂插筋网并喷混泥土护面;如果放坡空间优先但是土质比较好,则可以采取土钉墙支护,该方案比较经济实用,当基坑深度大于10米时,可适当增加一到两排预应力墙杆以控制坡体变形并增加坡体的稳定性。若基坑某坡段地下水水位较深,并且坡体开挖深度范围内无砂层出露时,那么该段坑外则不需要采取降水措施。如果坑底需施工挖孔桩,可以在坑底设置一些降水井,在基坑开挖工作完成后进行施工。如果在开挖过程中,某坡段出现砂层出落的情况,则可以结合周边实际情况在该段坡顶设置降水井或者采用止水措施。5基坑支护设计基坑支护设计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确保安全第一,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下进行经济的节约,在安全经济的情况下,兼顾施工工期等各种因素。常用的基坑有:自稳放坡、加筋土重力式挡墙、水泥土重力式挡墙、喷锚支护、内支撑、地下连续墙、围筒共九种。基坑D段边坡排桩--锚喷网联合支护设计:6岩土工程及软质岩石基坑工程的勘察要点岩土工程是欧美国家于二十世纪中期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技术体系,改体系是以前人土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被人们称为地质技术工程,它是一门主要研究岩体和土地工程的学科,在土木工程中占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6.1岩土工程条件建设场地地层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在地表有厚度为0.4到2米左右的①杂填土层,该土层主要由上段的⑦层泥灰岩和下段的⑨层砂质泥岩以及泥质砂岩等软质岩石组成。其中,⑦层层底标离81到85米,是强风化泥灰岩,具有层理不分明、抗风能力差等特点;⑨层上部为强风化的⑨-1亚层,由于长时间以来受到水的浸泡,强度非常不好,用手轻轻一捏就可以很容易的捏碎,层底标74到80米,层厚4.5到10米;⑨-1亚层岩层产状近于水平,胶结较差,裂隙、孔隙不发育,在外露时易风化,浸水时易软化,其岩性类别交错变化频繁。6.2⑨层及⑨-1亚层地基土的工程特性评价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为依据,结合其自身岩性特点,可以将⑨-1亚层归结认定为极软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