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济南的冬天》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济南的冬天》教案1【教材分析】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济南的冬天很美,但在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脑海中产生如诗如画的美景。由此看出,老舍也是一位丹青高手。而浸透在这般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这更值得读者反复品味。【设计思想】阅读如此的美文,对语言的细心揣摩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对文本进行探究性的感悟品味,由整体入细微,由语感入体验。可分三步:1、悟到全文塑造的整体景象。2、悟到构筑这种景象的基础──优美的语言。3、悟到作者在这种景象中所浸透的深情。【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领略冬天济南的温暖与秀美。2、细心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用。3、感受《济南的冬天》所创造的意境之美,体会作者对冬日济南的深厚感情。【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找各类资料了解老舍,了解冬天的济南,了解老舍与冬天的济南。【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北中国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也可以引诗为证)――奇寒、大雪、万物萧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同在北中国,济南的冬天却有着不同的景致。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老舍这位文学大家写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它温文尔雅的特点。(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本文写于1931年他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时。他在山东呆了7年之久,济南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2、扫除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1)济南伦敦暖和着落着急髻看护妇镶薄雪水藻贮蓄澄清(2)响晴温晴安适慈善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3、范读,要求:(1)在文中把“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圈出来,联系全文内容思考哪一个最能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为什么?(2)结合2、3、4、5段,在每一段用“冬天的济南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出文中冬日济南给你留下的印象。4、解决思考题(1)(2)。三、美段研读(第三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布置任务:(1)给这段文字拟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2)圈出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3)用斜线划分这段的层次;(4)结合语境说说“顶”、“镶”为什么用得好。四、课内探究1、通过刚才的品味,我们深切的领略到了济南冬天的美。济南的.冬天很美,但在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能来探究一下原因吗?(讨论作答)归纳:(1)、文章中采用了很多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进行了很细致的描写。(2)、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观察得很仔细。(3)、老舍先生在文章中还投入了他的情感。(喜爱、赞美)2、谁能谈谈老舍先生与济南,与济南冬天之间的一些事情吗?(适当提示)3、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来读这篇优美如画,情感深浓的文章呢?(喜悦,赞美,恬静,宁静,怀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还要揣摩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深情。五、拓展作业以《校园的秋天》为题,写一个不少于两百字的小片段。(时值秋天,校园是学生所熟知的,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在南方温暖的气候里,秋天也有其独有的个性。这正是一次锻炼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体验感悟的好机会。)结语:法国著名作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同学们能擦亮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开启心灵,去感悟生活中的美;运用智慧,去创造生命中的美!谢谢大家!下课!《济南的冬天》教案2一、说教材和学情(一)教材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二)学情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二、说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理解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