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一只****ng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文本一】戏剧本身有双重性,或者说,戏剧有两个生命。它的一个生命存在于文学中,另一个生命存在于舞台上。在中国古典戏曲中,有所谓"案头之曲"与"场上之曲",指的就是戏剧这种存在方式上的差别。不过,好的戏剧作品应该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与舞台性。古今中外那些经典的戏剧作品,都是既经得起读又经得起演的。正因为戏剧有这种双重性,人们对它的特性的认识,或着眼于文学性,或着眼于舞台性,或着眼于两者的结合,于是便形成了对戏剧性的种种不同的说法。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表达戏剧性的意思时使用了戏剧(drama)一词的形容词:“戏剧式的(dramatic)”“戏剧化的(dramatized)”。这是对“戏剧性”含义的最早表达方式。亚氏认为戏剧是对人的行动的摹仿,然而并非一切"行动"均有戏剧性。亚氏所强调的对行动之“戏剧式的”或“戏剧化的”摹仿有两种情况:第一,“史诗诗人也应编制戏剧化的情节,即着意于一个完整划一,有起始、中段和结尾的行动";第二,"通过扮演,表现行动和活动中的每一个人物。"这里讲戏剧性,前者着眼于文学的构成(戏剧化的情节),后者着眼于舞台的呈现。因此,我们在理解戏剧性这一个概念时,要分清它在文学性与舞台性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不论是从事戏剧创作,还是从事戏剧评论,都要既重戏剧的文学性,又重戏剧的舞台性。(——董健《戏剧与戏剧性》)【文本二】一个动作的目的和内容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才能成为戏剧性的:由于这种目的是具体的,带有特殊性的,而且个别人物还要在特殊具体情况中才能定下这个目的,所以这个目的就必在其他个别人物中引起一些和它对立的目的。每一个动作后面都有一种情致在推动它,这种推动的力量可以是精神的,伦理的和宗教的,例如正义,对祖国、父母、兄弟姊妹的爱之类。这些人类情感和活动的本质意蕴如果要成为戏剧性的,它(本质意蕴)就必须分化为一些不同的对立的目的,这样,某一个别人物的动作就会从其他发出动作的个别人物方面受到阻力,因而就要碰到纠纷和矛盾,矛盾的各方面就要互相斗争,各求实现自己的目的。(一一黑格尔《美学》)【文本三】在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的文学构成中,戏剧性具体表现出哪些艺术特征呢?戏剧化的情节必须是相对紧凑和集中的。一场戏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当众演完,这种时间上的限制使戏剧的情节构成大大有别于叙事作品(如史诗、小说等)。在谈到戏剧的构成时,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有"起始、中段和结尾"的完整行动是戏剧所特别要求的。这样的情节构成方式与戏剧性的特征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戏剧的“起始、中段和结尾"这三部分在时间上必须环环紧扣,在事件内容的密度上不能太疏落。首先,当众演出(观演的集体性)与私下阅读(欣赏的个体性)是两种不同的信息传递与接受的方式,前者不能随意中途停止、反复检视,后者则是可以按阅读者之意而随时停、启或反复翻阅的。如果戏剧化的情节不够集中,便无法让观众“一口气”看完。其次,戏剧性的动作和冲突必然引起人的某种紧张、期待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只能维持在一定的时间长度之内,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的限度,人的心理和情绪便会疲劳、弱化以至消失,那时戏剧性便无从谈起了。在史诗、小说等叙事作品中,情节的进展可以是平静、舒缓的,但是戏剧的情节必须相对紧凑和集中。戏剧性是有它的生活依据和哲学基础的。当自然、社会、人处于平静舒缓的状态,一切差异、才盾都还在酝酿中或被掩盖着,就不会有“戏”。所谓“戏”,就是从某一“平静、舒缓”状态的打破到求得新的“平衡”的一个过程。因此,没有一定程度、一定方式的紧张,便没有戏剧性。事件、心理本身的紧张性及其在观众中引起的相应的紧张感,是戏剧性的重要特征之一,即紧张性。这种紧张性,并不都是朝着一个心理的向度生发的。它有时表现为狂欢、激奋、情志活泼等;有时表现为惊慌、担忧、恐惧、怜悯等;有时则表现为期待——期待或通向前者,或通向后者。但是,由于戏剧体越、题材、主题、风格的不同,紧张性不同向度表现的具体内容则是各不相同的。在戏剧情节的进展中,世有一连串前后呼应、环环紧扣的转振点,在这些大小不同的转振点上,矛盾冲突(包括人的内心心境里的矛盾冲突)的“质”与“量”都要发生变化——“质”是指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量”是指冲突的矢量与速度。戏剧性的曲折性特征由此形成。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悲剧中的两个最能打动人心的成分是属于情节的部分,即突转和发现。"所谓突转,是指"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所谓发现,则是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最佳的发现与突转同时发生"。中国清代戏剧家李渔所说的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