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指导教师总结(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实习指导教师总结(精品多篇).docx

实习指导教师总结(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实习指导教师总结(精品多篇)【摘要】实习指导教师总结(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实习指导教师总结篇一一、教育实习指导的相关理论早期的教育实习指导缺乏理论基础的研究,教育实习只是被看作科学知识的传承,“实践的知识”也被看作是科学研究的产物,指导教师的工作只是把实践经验和实践知识迁移给实习生。随着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反思理论研究的发展,教育实习的实践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开始总结教育实习实践活动的“规律”,尝试通过对教育实习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批判性反思,为各种教育实习活动提供理想性的引导。在诸多研究中,有四种教育实习指导理论较为突出,即情境学习理论、“单向”与“互动”实习教师指导理论、“交流轮”理论、科瑟根的教师培养模式(ALACT)。(一)情境学习理论1991年,莱夫和温格(Lave&Wenger)提出情境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不仅是个体,更是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彼此差异资源为媒介的、参与性的学习过程。教育实习为实习生提供了参与教学实践,在指导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学习教学”的真实情境。因此,情境学习的三个核心概念,即实践共同体、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学徒制[12]充分反映了指导教师同实习生的密切关系。实践共同体,即实习生参加教育实习,参与到指导教师日常工作的真实情境中,尝试参加、融合到各种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去;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学徒制是指在“师徒”关系下,实习指导教师愿意接受实习生,为实习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实习生的技能,而实习生也在指导教师的监督和帮助下,循序渐进地参与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增长教学知识与技能。可以看出,“参与”是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教育实习中的“参与”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导教师要积极调动和鼓励实习生“参与”真实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二是指导教师自身也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实习生的教学活动观察、对话,与实习生互动,解决真实环境中发生的各种教学和管理问题。(二)“单向”与“互动”实习教师指导理论安德森等人于1998年从实习生的视角,提出单项实习教师指导理论,认为判断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三个条件分别是愿意接触实习生、渐进式指导方法和关心实习生。指导教师的工作就是与实习生建立互动关系,发挥指导教师的教学、辅助、鼓励和咨询等基本职能,把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技能传递给实习生,为实习生提供帮助。“单向”指导理论中,指导教师承担着“导管”的角色,把个人经验和教学知识传导给实习生,为实习生提供帮助。2006年,斯蒂尔(Steel)在“单项”理论的基础上,从互惠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互动”指导理论。斯蒂尔指出,指导教师与实习生不是自上而下的传导关系,而应是相互分享教学经验、相互合作的互惠关系。指导教师不仅需要与实习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还要接受和信任实习生的“自我意识”。指导教师要让实习生感受到参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并要鼓励实习生积极主动地与指导教师分享经验,把指导教师看作是合作伙伴,共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13](三)“交流轮”理论2003年,帕杰克基于荣格的心理功能理论,结合已有的实习指导教师范式研究成果,提出了“交流轮”理论。荣格把人的心理功能划分为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功能。根据四种心理功能,帕杰克把个体教师的教学风格划分为四种模式,每种模式对应两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分别是:1)技术性模式,管理型和规范型;2)人文模式,护理型和统筹型;3)发展反思模式,理想型和自主发展型;4)原创性模式,解决问题型和探索发现型。四种指导模式在教育实习指导的目标、指导任务、指导过程与方法、指导的思想基础方面存在差异。如技术性模式的指导任务是发现和解决实习生遇到的现实教学问题;人文模式的指导任务是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发展反思模式的任务是为实习生“增权”;原创性模式是为了培养实习生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帕杰克指出,指导教师具有哪种教学风格,是非理性维度中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功能和理性维度中占主体地位的心理功能相互作用的结果,无论指导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指导模式,其形成过程都和指导教师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并没有优劣之分。同时帕杰克认为,指导教师与实习生保持相同或相似的教学风格,有利于实习生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14](四)科瑟根的教师培养模式(ALACT)2010年,科瑟根结合反思理论研究,提出教师培养模式的五个步骤,认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要经历行动、回顾、对重要元素的认识、制定新的行动方法以及检验五个环节。指导教师鼓励实习生开展自我探究式的实践活动,是帮助实习生获得教学经验的最重要手段。指导教师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通过提问、讲解和观察等方式,与实习生一起,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减少阻碍实习生反思活动的障碍,通过对实习生的肯定和移情,提高实习生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15]综合上述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