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生活励志文章.docx
上传人:绮兰****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努力生活励志文章.docx

努力生活励志文章.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努力生活励志文章努力生活励志文章努力生活励志文章1如果你只是整天无所事事,那你就会整天交往一些无所事事的人。换句话来讲:一个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被什么样的环境所感染。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背负着那么一两个自己还未完成的.使命……或是为了家人,或是为了自己。当你发现当下的生活并不是你内心所想的时候,那你就更加应该努力向你所想的方向出发。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不能无缘无故白白来走一遭。生活,只会越来越艰苦,如果你想安逸,那你只能是等人死之后才能。事实上,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去抱怨生活中的种种不满。人生,也正是因为有挫折才精彩。我挺喜欢那句话:“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努力生活励志文章2经济学告诉我们,每5年会出现一次景气循环,光是1998年到20xx年十年间,就出现了两次景气循环。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一直延烧到20xx年网络泡沫化、20xx年的911美国恐怖攻击,直到20xx年的Sars过后,景气才回暖,光是该波不景气就走了5年之久,最后多头市场走到20xx刚好也是5年,又碰上美国次贷风暴引发全球金融大海啸,财经专家纷纷预言,这波不景气得延烧2~4年左右。也就是说,以现代人平均得在职场待上35~45年以上的时间,一个人一辈子至少会遇上7~9次的(不)景气。碰上大多头的景气当然很开心,钱随便赚随便花都无所谓,然而,碰到空头来袭,不景气的时间拉长时,是否有能力安然渡过不景气,就成了上班族最重要的考验。想要撑过不景气,方法很多,像是多累积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证照资格,培育第二专长,平日防范于未然,审慎投资理财(储蓄定存、人寿医疗保险、定期定额基金扣缴),多蓄积实力,不要把鸡蛋(才能和金钱都是)通通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过,我认为真正能够帮助上班族撑过不景气的方法,在于“工作态度”。无论是荣景或危机时代进入职场,都不要被眼前环境的荣景/危机给迷惑,必须按照自己的职涯做工作规划。不景气的时代,很多人都希望拥有铁饭碗,拼命去挤国考与国企,只想争一份稳定的收入(却不管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更别说工作的前景),好像不景气永远不会结束。结果,不景气时代结束,景气开始推升后,那些抱铁饭碗的人开始抱怨,认为自己的能力条件都不比其他人差,为何只能赚取这微薄而固定的薪水?且想走还走不了。至于景气的时代求职,也没好到哪里去。不少人贪图“钱多事少离家近、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工作,只想往高获利的产业挤,同样天真的以为景气荣景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也天真的相信自己的公司/产业能够永远赚大钱。结果,多头景气结束后,原本高薪的金饭碗纷纷被摔破了,被迫离开金饭碗时,却因为已经习惯了多金富裕生活的享受,习惯了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习惯了被人奉承服侍的高姿态,放不下身段,很难东山再起。如果年纪又大,身边还没有存款,那就更惨了。上述两种时代,寻找工作的思考模式,其实是一样的。只根据眼前的经济情势做判断,且一心只想快点找到职场舒适区,过安稳的日子,压根忘了自我进修、累积工作资历与自我磨练的重要性,让自己变成一只只会坐吃眼前乳酪的老鼠。于是,当景气一变,产业出现变化,收入/就业状况随及也出现巨大变化,眼前乳酪吃完时,只知道坐哭等死,丝毫没有应对之道。不论进入社会时,所面对的是景气荣景还是经济大萧条,我认为,年轻人应该要抱持“吃苦当吃补”的'工作态度,别太急着找个“稳定”的工作,别太急着想进入职场舒适区。人若不曾吃过苦、失败过就待在舒适区,将会完全丧失面对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对于迟早得面对不景气的时代降临的上班族来说,实在不是好事。三十岁以前,尚未成家生子,还不需要奉养老父老母,一个人饱全家饱之前,实在不必急着找个稳定多薪的好工作,不要急着进入职场舒适区,不要急着追求奢华享受,应该多看看多磨练,一方面寻找自己真正有兴趣愿意投身一辈子的工作,一方面多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面对职场与景气的抗压性,才能在不景气的时候,像巴菲特,照样自信满满的危机入市,大赚一笔。努力生活励志文章3生活不易,我们要更加的努力,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但是道理谁都懂,那么又有多少人做到呢,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吧。01前几天,在街上遇到曾经的同事王阿姨,她之前是我们公司负责烧饭的阿姨,只烧中午一顿,每个月一千多块钱。听同事们说,王阿姨五十岁左右,离异,有一个儿子,上午来买菜烧饭,下午就回家歇着或者偶尔打打麻将,其他不详。后来,我辞职换了工作,就再也没见过她了。我客套地问她是不是还在公司烧饭,结果她告诉我这两年公司效益不好,老板顶不住压力,把公司关了,员工遣散了,所以她只能重新找工作。烧饭的工作并不好找,很多单位现在都开始用蒸饭机蒸饭,既方便又省去了一个人的工资,最后只能去餐馆给人家打打下手洗洗碗,事多钱还少,比在公司烧饭辛苦多了。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接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