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案3篇.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案3篇.pdf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案3篇.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能借助拼音读准“到、很、名、本、领、想、识、永”8个生字的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认识部首言字旁,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描摹“识、领”。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标点正确停顿,能读出“不以为然、不耐烦”等语气。在阅读中了解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不愿学习,结果什么本领也没有学会。通过学习课文后,知道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不好本领的,并能用比较规范的话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出示。问:“你们认识它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简介:蝉以吮吸植物的汁液为生。雄蝉能鸣叫,因为雄蝉的腹部有个音箱一样的鸣叫器官。蝉也叫知了,因为它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播放蝉鸣声)这样的叫声真难听,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想来教蝉本领。出示:许多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蝉学本领。指名读,把句子读正确。学习生字:有名本领正音。自由读,齐读,把句子读通顺。引导学生质疑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哪些有名的歌唱家想来教蝉本领呢?蝉的表现怎样?交流、板书:黄莺画眉云雀(可简单介绍)学生读准字音。开放式回答:有名的歌唱家黄莺、画眉和云雀想教蝉本领,可是蝉。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自由轻声读第2节,思考:那些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蝉什么本领?交流:(可出示句型,填空)黄莺想教蝉发音,画眉想教蝉识谱,云雀想教蝉唱歌。黄莺、画眉和云雀分别想教蝉发音、识谱和唱歌。(师板书)黄莺画眉云雀发音识谱唱歌蝉怎样学的,学会这些本领了吗?为什么?交流、补充板书:不以为然摇头很不耐烦学习:不以为然生字:以、为、然四、复习字词、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开火车朗读词语2、抽读句子3、选词说话二、指导朗读,练习说话1、听蝉与黄莺、画眉和云雀三次对话的录音,感受蝉的语气。2、出示黄莺和蝉的对话黄莺飞来了:“我教你发音吧!”蝉不以为然地说:“知了,知了!”指名同桌读,把句子读正确。自由读,想想蝉是怎样说话的?体验朗读。3、同桌合作,读蝉和画眉、云雀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4、分角色练读、比赛读。过渡:蝉对教它本领的黄莺、画眉和云雀感到不以为然、不耐烦,结果怎样?指名读,齐读课文第三节。说话练习那么多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蝉学本领,可到现在为止,蝉还是只会“知了,知了”地叫。学了课文,你想对蝉说些什么?(要求句子规范、连贯,意思明确。)三、复习巩固双轨火车:读字组词。欢乐蹦蹦跳:积累词语。读句子蝉很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爸爸耐心地对我说:“别着急,你能行!”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读。你能试着也用“很不耐烦”和“耐心”说一两句话吗?有感情朗读全文。四、指导写字认识“言字旁”,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解“本”的笔顺,适时渗透笔顺规则。学生当堂描写:识、领。拓展练习读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音一天到晚叫声有名本领不以为然摇头结果永远哪些字中有笔画“横折提”,请用笔把这个笔画描一描识语纪鸠功计凯(复习笔画:横折提)读句子,注意读出相应的语气蝉很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爸爸耐心地对我说:“别着急,你能行!”〖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案第【2】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机智品质,并懂得“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的道理。3、复述课文中的寓言故事。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上堂课初步学习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这位少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劝说吴王的?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3、指名读吴王说的话。二、学习第二段。过渡:尽管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但是这位侍奉吴王的少年,仍要想去劝说吴王。他究竟是怎么劝说吴王,并使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讨论这两个问题。1、讲读第3自然段。出示:“第二天清晨,他拿着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1)指名朗读。(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