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管理.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管理.doc

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管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管理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管理摘要:灌浆作为地基处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水库、电站除险加固处理中经常采用,但施工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区。本文结合工作经验,综述了水利工程灌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对施工技术管理方进行了总结。关键词:地基处理;灌浆;管理;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灌浆施工过程控制是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涉及到方方面面。在施工过程中选取具体的参数、控制手段和方法,才能使灌浆这一隐蔽工程作到可控,达到预期的灌浆施工目的。一、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种存在的问题1、钻孔每段测斜在施工中发生孔斜超过设计要求,多数是钻孔初期对钻孔控制不严,钻孔速度过快导致钻机失稳、长时间使用短钻具等原因造成。规范要求严格控制20m孔深以内的偏差已经充分考虑到,随着孔深的增加,在没有特殊地质结构的情况下,孔斜增加的概率在不断减小,这时可以适当减少测斜频率,一般控制在10m一次为宜。从另一角度分析,孔深超过10m,即使发现严重孔斜,能够纠正的可能性也非常小,更多采用重新开孔的方法。2、混淆概念,追求过长的屏浆时间灌浆工程中,经常采用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词是“屏浆”和“闭浆”。屏浆指灌浆段的灌浆工作达到结束条件后,为使已灌入的浆液加快凝固、提高强度,继续使用灌浆泵对灌浆孔段内施加压力的措施;闭浆指灌浆段的灌浆工作结束后,为防止孔段内的浆液返流溢出,继续保持孔段封闭状态的措施。一般情况下的固结和帷幕灌浆达到结束标准即可以结束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孔口封闭法进行灌浆为灌浆后继续钻进,一般屏浆30min左右;在处理渗漏量较大岩层时一般采取屏浆措施提高灌浆质量。而现在有些工程设计时,常延长规范要求的结束持续标准,也就是增加屏浆时间,以追求保证灌浆质量更好。例如某工程导流洞固结灌浆,设计要求灌浆结束后进行“全孔灌浆法封孔”,封孔时间≥1h。实际上,加上灌浆持续时间30min总计时间已有90min,但这段时间之后,隧洞的固结灌浆孔仍需进行闭浆处理,以达到良好的封孔效果。所以,在需要闭浆处理施工部位,长时间屏浆意义并不大。3、注重结束压力,忽视起始压力在灌浆过程中,压力作为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备受关注,在浅孔灌浆中多以经验结合灌浆试验确定灌浆的压力;在深孔灌浆中另以理论计算方法辅助设计灌浆压力。但往往忽视灌浆起始压力的控制与选择,合理的起始灌浆压力,对灌浆的质量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二、浅谈灌浆施工质量管理抓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争创优质工程,让甲方、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满意,是项目管理,组织、实施本工程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体系程序,将质量体系要素所涉及到的施工过程质量活动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及人员。本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过程将分三个阶段进行:(1)施工准备阶段1)实行工程质量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各部门、各施工队负责人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各施工队和生产班组设质检员。坚持班组自检、施工队复检和项目部终检的三级检查制度。质量检查具有一票否决权。2)开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相应的施工技术规程、规范,了解设计要求施工环境,编制本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组织技术负责人及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对任何同甲方要求不一致的问题进行澄清和解决,并做好记录,形成纪要,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文件贯彻实施。4)技术负责人分阶段以书面和口头形式向施工“五大员”、班组长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和技术要求交底,并保留记录。5)对由设计、监理提供的有关数据资料(如高程、水准基点、施工控制网、地质资料、技术图)由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复核。6)施工管理员、材料员负责组织检查工程施工的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并做出记录。7)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就绪,符合规定要求,填写开工申请报告,经甲方确认批准后正式开工。8)严把材料进货关。凡进场材料均应抽样检验。工程使用的砂、水泥等由现场试验室检验,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抽检,合格后报监理批准使用。所有进场材料无出厂合格证或无抽检试验报告的不得使用。(2)施工阶段1)工程部负责组织协调施工过程各工序的控制,检查施工过程中质量、进度、安全、文明、环保措施是否符合规定状态,若有偏差应及时制定调整措施。2)技术负责人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施工过程作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根据设计、监理的变更要求和工序反映质量偏差,及时提出新的技术措施,解决工序作业的技术问题。3)施工员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作业调度,控制施工布置、工艺、工序质量符合规定状态,并填写施工日记。4)作业班组按技术要求、施工图纸进行作业,确保本工序质量,如实填写施工记录,同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