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堂实录1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宏硕****mo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word)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堂实录1人教新课标版.doc

(完整word)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堂实录1人教新课标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堂实录1人教新课标版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平和,亲切地):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静静地听一首歌曲,请你边听边发挥想像,然后说说你听后的感受。(播放歌曲《黄河颂》,板书学习目标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生:我感受到黄河流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生:我听见黄河在咆哮,在奔腾。生:我感受到了黄河奔流不息的一种力量。师:同学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真强,同学们想像的非常丰富!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用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我们今天学习它的第二乐章《黄河颂》。(板书课题)师: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生:首先要注意感情,其次是语音和停顿。师:以上这些朗读要领具体在课文中应怎样体现呢?生: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生:感情要深沉、悲壮。生: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师:刚才这几位同学所说的几个细节大家一定要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老师补充一点,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师:下面让我们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板书教学目标二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学生自由朗读)师:好。请同学们停下来。下面,我们来推荐同学读一读。(男、女生各一名朗读)师:以上两位同学咬字都比较准确,语速也处理得比较得当,特别是付玉霞同学,读出了悲壮,更读出了激昂,让我们用掌声给他们鼓励!(师生鼓掌)师:老师再给大家朗读一遍,请大家边听边细细揣摩。(师朗读课文)师: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出示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板书教学目标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师:把你读懂的和没有读懂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你这个小组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分小组讨论)师:我们一个小组一个小组说,别人说过的你可以不重复。生:我们小组读懂了“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的含义,它们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的特征。我们没有读懂的是,为什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师:他们读懂了几个雄壮豪迈的词!生:我们小组读懂了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表明整篇诗歌都在对黄河进行赞颂。我们不懂的是,为什么在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师:很好!能够抓住文题来领会内容。生:我们小组读懂了本诗是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我们不懂的是诗歌最后两句为什么重复?师:哦,深入理解了课文的主题。生:我们小组读懂了诗歌对黄河的赞颂部分,它用“啊,黄河”把它分为了三个层次。我们不懂的是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说它有“千万条铁的臂膀。”师:你们读懂了三个层次!生:我们小组结合课后练习,读懂这首诗是属于风格豪迈的诗歌,而我们曾经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是属委婉含蓄的。我们不懂的是,在赞颂黄河之前为什么还要“望”黄河呢?师:你们小组还挺用心的,除了诗歌本身,还关注了课后练习。生:我们小组读懂了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不懂的是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老师板书集中讨论的六个问题)师: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问题也很关键。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解答。生:老师,我知道,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师:对,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生:老师刚才讲朗读要点已讲过,最后两句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师:对了,这里用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生:我觉得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的目的是引起听众的注意,知道是歌唱黄河的歌。师:你说的不无道理,前面的朗诵词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有“引言”的作用。生:我认为在赞颂黄河之前先“望”黄河,是不是先描写,再歌颂﹖师:确实如此,作者在歌颂黄河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望”中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