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1一、目的: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方式,为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搭建一个有效平台,加深各家庭以及与班级之间的相互了解,丰富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努力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二、家委会成员:会长:组织委员:宣传会员:总务委员:财务委员:安全委员:三、班级博客圈与QQ群:1、班级博客圈:xx2、班级QQ群:xxx;四、工作内容:1、完善家委会工作计划和制度;2、针对家委会工作,家委会成员相互之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需经常保持沟通和交流;3、安排适当的.方式和途径,促进家长之间以及与班级的相互沟通和交流;4、协助班级需要的工作及活动;5、收集家长统一建议做好与班级的沟通、协调工作6、协助管理班级博客圈;7、做好家委会各项资金的公示;8、制定、安排活动计划;五、活动计划:1、每学期安排组织一次旅游活动;2、每学期安排2-3次社会实践;3、每学期安排2-3次家长课堂;4、每月组织一次班级博客圈家委主题征文活动;5、每周班级QQ群活动时间:每周六晚上19:00—20:30;6、适当安排些班级家庭互动活动。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为指导,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二、工作目标以培养民族精神与人文精神为主要工作目标,积极构建学校现代家庭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同步”、教师和家长教育达到“同心”、学校和社区教育达到“合力”,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家长委员会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工作措施1、规范过程管理(1)领导小组定期专题学习研究,更新工作方法。(2)定期进行家长学校工作,不断完善培训机制。(3)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发挥代表在学校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监督权、参与决策权。2、采取有效措施(1)建立家庭与学校的绿色通道班主任设计发放“家校有约”热线联系名片,向每一位学生家长公开所任教科目老师的联系电话。学校确定每周三为家长开放日,体现学校办学开放性。每学期组织两次家长会,家长可以向相关领导、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可以相互之间交流教子心得,可以提出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和意见。(2)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允许学校家委会主任参加学校行政会议,到校办公督促学校教育教学的'规范运作,了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内容,并向学校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协助学校搞好各项工作。定期召开家长会,通报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听取家长意见、建议。家长委员会随时可以为学校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意见。(3)建立家长评价的运作机制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为家长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提供平台。并将意见、建议反馈给教师,提高教师工作效率。4、完善工作机制(1)健全家委会工作制度①专题例会制度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举行1次例会,广泛征求家长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建议。②对口联系制度为了让家长更充分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家委会成员可以深入到学校,了解学校教育教学、保育保健和组织活动情况,并能积极参与活动,共同为孩子创设更为优质的教育和生活环境。(2)创造多元化联系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多样化的家校联系方式。可以通过座谈、书信联系或个别交流等形式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家访形式也可用走访、电话、电脑网络等不同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不断强化“共同教育”的观念。(3)建立家校联系群学校制一个家校联系群,由各班负责,在群里家长可以直接与任课教师班主任交流,每周创设网上家长开放日,班主任专门接待各位家长的访问。(4)积极协助学校完成大型活动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有些方面需要家长大力配合,家长委员会可以从家长的角度参与学校的大型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5)提出家校工作新举措除了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以外,学校还向每户家庭发放相关问卷,通过意见征询表进行互动交流活动,学校希望每户家庭都能为学校教育出力。总之,学校将力尽所能为家长委员会搭建舞台,充分发挥其在学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之成为学校形象的推广者、学校品牌的宣传者,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智囊团。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根据XX市教育局、教研室关于本学期的有关目标和要求,贯彻校长室学期工作计划和三年发展规划的精神,努力推进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以及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不断发展,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品质校园、文化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