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起工伤事故造成1人死亡,对企业仅仅是一般事故,连“重大”都说不上,更不要说是“特大”了。而对你本人,对你家庭,损失不仅“重大”而且绝对是“特大”。你本人、你的家庭,则是永远的失去,永远无法弥补。安全(ānquán)就是效益,安全(ānquán)就是福利,安全(ānquán)就是幸福,安全(ānquán)就是一切。安全(ānquán)的最大受益者是我们自己!失去健康时,还可以住院医治(yīzhì);失去金钱时,还可以从头再挣;但是失去生命时,我们要拿什么去弥补?平安是福,活着就好!因为活着,才能追求梦想,憧憬未来,品尝亲情,体会友情;因为活着,可以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睡就睡,累了可以大声地喊出来,想家的话可以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平安是福,活着就好!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三不伤害”是中国企业的独创。中国传统讲究自身修养,就是(jiùshì)自爱,自己不伤害自己;佛家讲“不恼害众生”,持戒清净,不能伤害他人;整个社会讲究和谐,和谐就不能彼此伤害,也就是(jiùshì)不被他人伤害。“不伤害自己”道理简单,但并不一定能做到,有时是思想麻痹,有时是习惯,在一些人看来,杜绝“不伤害自己”真的很难,如何才能做到呢?意识(yìshí)上不伤害自己技能上不伤害(shānghài)自己行为上不伤害(shānghài)自己不伤害(shānghài)他人,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在安全工作上,害人就是害己,害人必然害己,肇事者难逃处罚,要么是法规制度的制裁(zhìcái),要么是事故扩大连带的伤害。所以,我们在思想上要把别人的生命看得和自己生命一样宝贵,绝对不可以因为自己的失误,造成对他人生命健康的伤害。不被他人(tārén)伤害,是难以做到而又必须做到的职业规范你的生命安全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应该让他人伤害,即使是无意的伤害。因为越是无意的伤害,你越没有防备,越容易受伤,也就容易被我们(wǒmen)所忽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是“不被他人伤害”最关键的一条。请谨记,违章指挥咱不听,别人失误帮忙改,安全经验同分享,保护自己免伤害。泰坦尼克号之所以沉没,在于建造完成之时,人们认为它“永不沉没”。上世纪初,英国白星海运公司投资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一艘客船-泰坦尼克号。这艘巨无霸泊位46328吨,排水量66000吨,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超过4万吨的客轮,船长259米,最大宽度28米,舵重超过100吨。让当时人们钦佩(qīnpèi)的,还有它的安全设施。这有点我们现在所说的本质安全意味,被称为“永不沉没的梦幻客轮”意识(yìshí)不到安全,才是最大危险意识不到安全(ānquán),才是最大危险麻痹大意,事故(shìgù)亲戚一、树立严谨认真(rènzhēn)的工作作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魔鬼就在细节中,危险就在细节中。二、给自己添加压力,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比危险更可怕的是没有压力,麻痹大意。三、无论逆境顺境,平地还是险境,都不要放松警惕。居安思危,时时留心,才能处处顺心。我们在工作中,需要认真(rènzhēn)、认真(rènzhēn)、再认真(rènzhēn),细心、细心、再细心。联保(liánbǎo)互保安全(ānquán)联保互保,员工应该怎么做?联保(liánbǎo)互保联保(liánbǎo)互保操作(cāozuò)之时顾左右,相互提醒够朋友—提醒安全操作之时顾左右(zuǒyòu),相互提醒够朋友—提醒安全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企业的生命,是家庭的幸-福,是工作的快乐,是单位的效益;是平安、也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珍爱生命的人生态度。安全上班(shàngbān),安全回家,让亲人少一份牵挂,父母多一份宽慰,家庭多一份快乐。当我们看见蓝天下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时,当我们赞美着美好的生活,憧景着未来的幸福时,您是否想过?如果在工作中稍有疏忽,安全意识一刹那间离开我们的头脑,那可怕的瞬间,一切的美好,都将化为乌有。/近年来,煤矿行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损失之重,影响之大,频率之高,令人胆战心惊。从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深层次原因分析,煤矿生产事故绝大多数由"三违"导致。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三违"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生产事故。深入分析"三违"成因,从诸多(zhūduō)的矛盾中揭示主要矛盾,提出治理对策,才能实现安全生产与长治久安。分析多年的事故案例(ànlì),绝大部分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都是违章作业造成的。下面我们从思想、心理、行为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懒惰(lǎnduò)心理:井下生产环境艰苦,需要付出繁重的劳动。然而,有的人怕苦怕累,图省事,不该省的工序省掉了,该干的不干,偷工减料,不按正常的规程要求施工,只图一时的省力,只重产量进尺,忽视工程质量。正是这一时一事的草率行为,酿成了事故发生的祸根。二是侥幸心理:“三违”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