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水池设计与池壁计算.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0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矩形水池设计与池壁计算.docx

矩形水池设计与池壁计算.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矩形水池设计与池壁计算矩形水池设计与池壁计算矩形水池设计与池壁计算矩形水池设计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设计校对审核执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本文简称《地基规范》《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本文简称《给排水结构规范》《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本文简称《水池结构规程》-----------------------------------------------------------------------1基本资料1、1几何信息水池类型:无顶盖半地上长度L=3、500m,宽度B=3、500m,高度H=3、900m,底板底标高=-3、400m池底厚h3=400mm,池壁厚t1=250mm,底板外挑长度t2=400mm注:地面标高为±0、000。(平面图)(剖面图)1、2土水信息土天然重度18、00kN/m3,土饱和重度20、00kN/m3,土内摩擦角30度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0kPa,宽度修正系数ηb=0、00,埋深修正系数ηd=1、00地下水位标高-3、100m,池内水深3、000m,池内水重度10、00kN/m3,浮托力折减系数1、00,抗浮安全系数Kf=1、051、3荷载信息活荷载:地面10、00kN/m2,组合值系数0、90恒荷载分项系数:水池自重1、20,其她1、27活荷载分项系数:地下水压1、27,其她1、27活荷载准永久值系数:顶板0、40,地面0、40,地下水1、00,温湿度1、00考虑温湿度作用:池内外温差10、0度,弯矩折减系数0、65,砼线膨胀系数1、00(10-5/°C)1、4钢筋砼信息混凝土:等级C25,重度25、00kN/m3,泊松比0、20保护层厚度(mm):池壁(内35,外35),底板(上40,下40)钢筋级别:HRB335,裂缝宽度限值:0、20mm,配筋调整系数:1、00按裂缝控制配筋计算2计算内容(1)地基承载力验算(2)抗浮验算(3)荷载计算(4)内力(考虑温度作用)计算(5)配筋计算(6)裂缝验算(7)混凝土工程量计算3计算过程及结果单位说明:弯矩:kN、m/m钢筋面积:mm2裂缝宽度:mm计算说明:双向板计算按查表恒荷载:水池结构自重,土得竖向及侧向压力,内部盛水压力、活荷载:顶板活荷载,地面活荷载,地下水压力,温湿度变化作用、裂缝宽度计算按长期效应得准永久组合、3、1地基承载力验算3、1、1基底压力计算(1)水池自重Gc计算池壁自重G2=[2×(L+B)-4×t1]×[H-h1-h3]×t1×γc=[2×(3、500+3、500)-4×0、250]×[3、900-0、200-0、400]×0、250×25、00=268、13kN底板自重G3=(L+2×t2)×(B+2×t2)×h3×γc=(3、500+2×0、400)×(3、500+2×0、400)×0、400×25、00=184、90kN水池结构自重Gc=G2+G3=453、03kN(2)池内水重Gw计算池内水重Gw=(L-2×t1)×(B-2×t1)×Hw×rw=(3、500-2×0、250)×(3、500-2×0、250)×3、000×10、00=270、00kN(3)覆土重量计算池顶覆土重量Gt1=0kN池顶地下水重量Gs1=0kN底板外挑覆土重量Gt2=6、240×(3、400-0、400)=18、72kN基底以上得覆盖土总重量Gt=Gt1+Gt2=18、72kN基底以上得地下水总重量Gs=Gs1+Gs2=0、00kN(4)活荷载作用Gh顶板活荷载作用力Gh1=3、500×3、500×1、50=18、38kN地面活荷载作用力Gh2=6、240×10、00=62、40kN活荷载作用力总和Gh=Gh1+Gh2=18、38+62、40=80、78kN(5)基底压力Pk基底面积:A=(L+2×t2)×(B+2×t2)=4、300×4、300=18、49m2基底压强:Pk=(Gc+Gw+Gt+Gs+Gh)/A=(453、03+270、00+18、72+0、00+80、78)/18、490=44、48kN/m23、1、2修正地基承载力(1)计算基础底面以上土得加权平均重度rmrm=[0、300×(20、00-10)+3、100×18、00]/3、400=17、29kN/m3(2)计算基础底面以下土得重度r考虑地下水作用,取浮重度,r=20、00-10=10、00kN/m3(3)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