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白诗中“鸿”的意象分析李白诗中“鸿”的意象分析2022-02-1719:00:01小编:admin古诗词中“鸿”的意象不胜枚举,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有“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一句,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中也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李白的诗中也出现了很多“鸿”的意象,借“鸿”叙事,寄托情感。认识了解“鸿”这一意象,对于理解李白的诗意有着很大的帮助。一、游仙诗李白的游仙诗中不仅表现了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更多地是借神仙生活表现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或是寄托自身情怀,从中可以窥见李白的自由、浪漫精神。古风・其十九:“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1]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自己在想象中登上华山,远望仙子的卓越风姿,又在仙子的邀请下登上太清仙境,所看见的一幅衣袂飘飘的仙界奇景。寥寥数字,使人感受到仙界的空灵、虚无缥缈,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多说一句话、一个字都会惊扰到这幅静谧的画面。后两句急转直下,仙界的安宁祥和与人间的生灵涂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憎恶战争、渴望和平、关心百姓疾苦的心理。古风・其二十八:“容颜若飞电,时景如飘风。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华发不耐秋,飒然已衰蓬。古来圣贤人,一一谁成功。君子变猿鹤,小人为沙虫。不及广成子,乘云驾轻鸿。”韶光易逝,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泯于世间。古往今来多少人修仙都未成功,只有广成子乘云驾鸿,得以超脱人世,长生不老。诗中有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也暗含了对壮志难酬的叹息。末一句体现了道家清静无为的主张,反映了诗人不愿为人世所累,希望能在仙境过上超脱尘俗生活的愿望。[2]二、即事感怀诗此类诗大多写时光飞逝,韶华不再,自己的理想却未能实现的苦闷之感。借“鸿”来表现年少时的壮志,与当下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桂枝日已绿,拂雪凌云端。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穷与鲍生贾,饥从漂母餐。时来极天人,道在岂吟叹。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残。”诗人回想两人年少时的壮志凌云:“矫翼攀鸿鸾”,年少时雄心勃勃,希望能做出一番事业,“三十载”共同浮沉,而今却只能“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穷困有事,富贵有命,奈何时光不再,如今也只能对镜空叹。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于时间飞逝、年华不再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