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的导游词.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武汉大学的导游词.docx

武汉大学的导游词.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武汉大学的导游词[前言]武汉大学的导游词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武汉大学的导游词1从清朝末年的武汉、武昌起义的孕育、到武昌起义的爆发、鄂军都督府的建立,再到民国的肇建,和现在武汉首义的纪念。全景展现了武昌起义的历史和影响。鸦片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也未能幸免。自1961年英国在汉口建立租界后,德、法、俄、日等国也相继而来。他们以租界为据点,对湖北进行政治、军事、文化上的侵略与渗透;与此同时,封建统治的危机也日益加深。面对内忧外患,统治阶级内部也不乏一些有识之士,湖广总督张之洞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挽狂澜于既倒,他在湖北开始推行耸动中外听闻的“湖北新政”,主体思想就是“中体西用”,就是用中国传统的封建道德思想为根本,以西方先进的科技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甲午战败后,张之洞深受刺激,为了加强军力,他开始在湖北编制“新军”,新军除了武器装备、服装有特点以外,张之洞还大力提倡读书人当兵,投笔从戎在当时竟成为一种时尚,这就为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宣传鼓动新军起义埋下了伏笔。张之洞在湖北的“新政”,客观上为中国的变局准备着条件,而革命党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后走上了更加务实的道路,很多革命党人都投身于起义,在武昌起义前夕湖北新军1.5万人中有1/3是革命党人。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随即成立鄂军都督府,推举原清军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都督,并发布公告,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清政府闻讯后大为震惊,急派陆军大臣荫昌、水师提督萨镇冰统领水路大军分途并进,直抵武汉;并重新起用袁世凯,委以重任,全权指挥水陆各军进攻武汉。军政府成立以后立即扩军备战,武汉市民踊跃投军,不足3天,即募集到了3万人,未经训练便赴战场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杀。由于民军依托汉口街巷处处阻击,清军统领冯国璋竟悍然下令焚烧汉口,使繁华的街市变成一片焦土。革命党人黄兴听到起义消息后,一路乔装打扮,乘船到武汉,部署对清军的反击战。其后由黎元洪委任黄兴为战略总司令一职,负责阳夏保卫战。这座由泥人张制作的黄兴蜡像反映的正是当年都督拜将的情形。这场战役虽然以民军退驻武昌而告终,但民军以万余人之身躯血战坚守14天,为其他各省的独立减少了障碍,赢得了时间,可谓是“败中寓胜”了。武昌起义得到了全国大多数省份的相应,最先相应的是湖南和陕西,随后江西、山西、云南等各省也相继光复。1911年,孙中山自海外归来,1912年元旦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告终。作为“首义之区”的武汉,今天还能找到那场革命带来的印记;首义遗踪处处,纪念设施种.种。孙宗山的孙子孙志强先生在红楼参观时提笔写下了“民国之门”四字,由此可见鄂军都督府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了。好了,说到这里,我们今天红楼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今天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同时,如果我在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并提出宝贵的意见。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40分钟后我们在红楼外集合。下午我们将继续我们的愉快旅程!武汉大学的导游词2每年的春分时节,武汉大学校园里樱花就争妍斗艳,菲菲如云,它在凄厉的冬天之后,首先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欢乐。樱花是日本国花,但并非日本独有,其实我国长江上游云南等地,常可见到。抗日战争初期,武汉大学就有樱花。据汤子炳(又名汤商皓,1934年毕业于武大经济系,后留学日本,1937年回武大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去台湾,在台北各大专院校任教,现定居美国)先生回忆,1937年日本发动野蛮的侵华战争之后,凶猛地向华中地区推进,武汉形势日渐紧张。1938年4月,武汉大学迁往四川乐山,校长王星拱决定委派汤子炳等五人留汉守校。10月,日军侵占武汉后,汤等避入汉口法租界,武汉大学遂成为日军侵华的中原司令部。校园内驻有日军一联队干余人,联队部设在文学院。文、理、工三个学院为日军中原司令部大批文职人员使用,教授宿舍为日本高级官员居住,餐厅〔现武大学生第一食堂)楼上楼下为日军野战医院。日军侵占武汉大学后,汤子炳带着夫人(日本人)及留守人员前往校内与日军交涉,要求日军对武汉大学校园设施严加保护。接见者为联队长忆酋荒原大佐(相当干中国的上校团长)。他说,日军“对于无抵抗性之非军事设施,决无意破坏,尤其对此山明水秀之高级学府校园的一草一木,当善加爱护。二过部队调动频繁,本人驻防时可留言:接防者照样注意,届时;等可再来探访。“1939年初,肠等得知路翻山日军换防,又一次“原班人员前往校区与日本当局交涉。再次提出要求日军妥善保管校园的一切设施.这次接见者为一文职武官高桥少将。因驻军刃少,校园已成为日本办理后物的机关,其态度较为和善。高桥清示,“对此一较日本日光、箱根之风景优美的文化地区,当尽力以保护.”并说:“惟值此春光明媚,尚欠花木点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