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传销新闻稿(6篇).docx
上传人:挥剑****天涯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打击传销新闻稿(6篇).docx

打击传销新闻稿(6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打击传销新闻稿(6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打击传销新闻稿篇一雷春英(2011年9月15日)一、典型案例分析案例1:大学生被好友骗去传销2010年1月13日,在天津某高校二级学院读大四的巩义人周文滔,带着简单的行李,乘火车前往河北,此行的目的地是河北保定徐水县。同寝室的同学兼好友张友(化名)说他在徐水县和别人做生意,临近春节生意很好急需人帮忙。早在一两个月之前,周文滔就多次接到张友请他过去帮忙的电话。坐火车转汽车,周文滔顺利来到徐水县,并见到张友以及张友的众多“生意伙伴”。在一所高墙大院里,周文滔被人收走手机和银行卡等随身物品。很快,周文滔意识到这是一个传销团伙。周文滔被带到一个放置了很多小凳子的屋子里,里面黑压压的都是和他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他们都在接受“金字塔”式的敛财“教育”。一周后,周文滔基本弄清了这个团伙的结构:15人左右为一个小团体,头目叫“领导”;5个小团体组成一个“家”,头目叫“大导”;若干个“家”组成一个更大的团体,头目叫“经理”。整个传销团伙最高的头目为“总经理”。而各个不同的团伙,又有不同的名称,分别按省份划分为“山东网”、“四川网”及“云南网”等。团伙内等级森严、分工明确。要想从这个团伙中逃出去,比登天还难。被迫从家里要6万元“做生意”周文滔来后没多久,团伙成员、特别是“介绍人”张友就对他不断展开攻心战,让他向家人及亲戚朋友要钱,投资“回报丰厚”的“生意”。周文滔通过电话,违心地向两个同学借了2000元,并拿出了自己上学时打工挣的1000元。周文滔说,当时他天真地认为,拿出3000元后就会取得团伙成员的信任,说不定可以趁机逃出去。但事实则不然,张友等人还是不停地催他“上钱”,并称他们要投资的电器生意,是需要两人合伙经营的,每人至少需要六七万元。转眼间在传销团伙里待了一个月,其间周文滔没有找到出逃的机会。想着春节已过,马上就要开学,周文滔只得按照团伙成员设计的台词,拨通巩义老家的电话,以做生意为由,向父母、姨妈、叔叔等6家,共索要了6万多元。周文滔说,因他从小到大都听话、懂事,父母和亲戚对他都很信任。这些东拼西凑的钱,很快便打入传销团伙的账户。“我家是农村的,家里本来就不富裕,当时我死的心都有了”。案例2:大学生上网玩游戏被传销“洗脑”想拉母亲晚报讯“我儿子在外地上大学,今年就毕业了,这几天催着我给他汇2000元钱,说是要在网上赚钱,我怎么觉得有点蹊跷呢?”昨天,市民王女士来到工商李沧分局永安路工商所,希望执法人员能帮她出出主意,免得耽误了儿子。“我儿子说是要购买一个网上的账户,每天点击里面的广告就能挣钱,每月收回一部分资金,不用多长时间就能收回成本。如果发展下线,可以拿到提成,那样收入会更高,听说有的人一个月能挣好几万。”王女士说,她的儿子有点“走火入魔”,不但说这项工作非常适合上网时间比较长的人来做,还劝王女士跟他一起做,“就当是兼职,干得好就比正常工作赚得还多呢,没几个月我就成了小老板啦”。儿子口中的“网资”、“电子商务”,是新型的高科技投资模式,王女士犹豫再三,决定先到工商部门咨询一下。执法人员打开了王女士提供的网址,网页上赫然写着“看网站赚钱,点击广告赚钱,做任务赚钱”、“下线推广:本站支持5级下线,您可以从下线的收入中额外获得30%-45%的提成。之所以强调额外,是因为提成丝毫不影响下线朋友的收入,五级下线都有提成奖励”。该网站的经营和会员管理涉及“入门费”和“拉人头”,出现了上下级关系,形成了“人员链”和“资金链”。根据禁止传销条例,执法人员初步判断该网站涉嫌网络传销行为。“近年来,随着创建无传销社区活动的开展,传统的传销组织活动在工商部门的严厉打击下,已有极大遏制。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激增,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将传销活动转入互联网。”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案例3:草率应聘落陷阱惊险脱逃出牢笼刘英丽大学毕业后原本在北京一家公司打工,因不满公司的待遇,一直想找个高薪职位。2009年1月,她把个人求职信息传到网上,不久即接到一个公司的电话,对方称短时间内能使她迅速致富。刘英丽简单询问了情况,就做出应聘决定。可到了公司的“宿舍”,刘英丽看到两间民房里肮脏、杂乱,十几个年轻的男女混宿在一起。她暗想:上当了!刘英丽转身就跑,可她哪里还能跑得了啊。一个被大家叫做“老板”的人说:“实话告诉你吧,我们是做产品直销的,网上的信息都是假的,骗你的,发展一个新成员不容易,怎么能轻易让你走呢,留你考察几天吧。”在接下来的5天里,刘英丽每天都在别人的监视下吃饭、睡觉,被胁迫“听课”,同屋的“科长”、“经理”们轮流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