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6篇)_2.docx
上传人:挥剑****天涯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6篇)_2.docx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6篇)_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6篇)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篇一学生的总体水平偏低,历史不是主科,不是中考内容,所以学生都不愿意学。本学期七、八年级上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阅读性强,图文并茂,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1、教材、教学参考书2、专业书籍、历史笔记本、历史资料卡3、媒体信息(互联网、影视中的历史知识)4、课程基础训练、单元测试卷(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的:1、目标统一准确2、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答题、小组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索历史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四)听好每一节公开课,做好课后互评,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七、八年级历史课本上册都是22课(人教版)。其中新课讲授22课时(每册),单元复习4课时,期中复习2课时,期末总复习4课时:9月份1——4课10月份4——13课11月份14——20课12月中旬结束课程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篇二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学情分析由于以前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但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因为是毕业班,为了使中考总复习能提前进行,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会大大加快,计划本学期将世界历史(上)授完。2、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21课,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1、讲授切合实际、因材施教。以“开放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为主。采取先慢后快的进度:前三周较慢,待学生熟悉教材与教法、学法时按正常进度上课。2、力求知识趣味化。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3、狠抓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4、练习要求规范认真。作业批阅及时、认真。5、及时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第1周9.1—9.7九年级上册1、2课第2周9.8—9.143、4、5课第3周9.15—9.216——9课第4周9.22—9.28复习1—9课、测验一——三单元并讲评试卷第5周9.29—10.510——12课第6周10.6—10.1213、14课、复习第四单元并测验第7周10.13—10.19讲评第四单元试卷,15、16、17课第8周10.20—10.2618、19、20课第9周10.27—11.221、22、23课并复习第五——八单元第10周11.3—11.9第五——八单元测验及讲评第11周11.10—11.16九年级下册1—4课第12周11.17—11.235—7课,复习1—7课并第13周11.24—11.30第一——三单元测验及讲评试卷,8、9课第14周12.1—12.710—13课第15周12.8—12.1414—17课第16周12.15—12.2118、19课,复习第四——八单元,测验及讲评试卷第17周12.22—12.28复习九年级下册第18周12.29—1.4复习九年级上下册,准备期末考试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与总结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思想篇三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1、问题教学法;2、故事讲述法;3、小组讨论法。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