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学生安全教育文章通用多篇[导语]大学生安全教育文章通用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大学生安全教育文章篇一一、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一)我国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现状堪忧24年2月杀害四名同学的马加爵案件;28年7月3日成都体育学院26届毕业生朱炜将因口角引起争执的出租车司机赵洪林当众殴打致死案件;29年4月8日22时许,北京市昌平区华北电力大学校园西区工地西侧树林内,一对大学生情侣被杀案件;21年1月2日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交通肇事后故意杀人案件。这些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大学生伤害与被伤害案件凸显了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缺位的严重性。上述案件涉及的是自然犯罪类型的几起典型案件,其实,我国高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已经很严重,违法犯罪人员比例已经“占高校总人数的1.26%,而且犯罪类型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1]而大学生被骗、被盗窃、被伤害等案件更是比例惊人。我国当前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而且问题很严重。那么,对于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专门人才和重要力量,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完善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制度。(二)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之后,国家一直致力于普法宣传教育工作。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11-2015年)》的通知时强调“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同年3月28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要加强对全体人民的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因此,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需要将法制教育落到实处。二、大学生易受伤害及容易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一)大学生法律安全意识淡薄、观念不强导致大学生法律安全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还在于应试教育观念导致的教育体制缺位问题。不可否认的现实是,中小学教育属于应试教育,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领导再到教师都以学生考上重点院校及升学率作为评价优劣的唯一标准。平时疏于思想道德和法律安全知识教育,导致校园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现象严重,学生整体素质下滑,进而导致大学生生源的整体素质水平低下。虽然大学生已经步入成年期,达到了我国民法和刑法所规定的完全民事、刑事责任年龄,但是,其自然年龄和心理年龄不是同步的,从心里年龄来看,他们还不成熟。当前,我国的高校法制教育应该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前弥补应试教育缺陷的最后机会,遗憾的是其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从近些年发生的多起博士、硕士研究生自杀、伤害案件可见一斑。而大学生活的多元化和自我管理的主导性,使大学生又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或者交往不良人员,发生心里扭曲或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违法犯罪抑或被伤害。(二)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官二代”“富二代”是对新一代人中部分人的定位评价,实际反应的不仅是官员家庭、富裕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而且是大多数家庭对于下一代人价值认识出现了问题,进而影响着每一个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不足,甚至对子女有不正当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或灌输,抑或者过度的溺爱,使下一代对事情缺乏理性的识别,对行为缺乏理性的控制。到了大学生阶段,本来是其人生价值观重塑的关键时期。但是,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各种社会矛盾、各种不公现象和个别不良媒介的恶意传播,使这些“自我意识强、容易被诱惑、心理承受力、自控能力差、接受新事物快”[2]的大学生更加无所适从。(三)现行高校的法制安全教育不足1、高校的法制安全教育虚位,制度设计存缺陷。法制教育一门独立的学科,要实现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全民守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明法科、重视法制教育。但是,很可惜,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将法制教育依附于德育教育。原来非法律专业学生均开设《法律基础》课进行法制教育,实行教学改革后,现在连独立的法律课也被取消,而是与思想道德修养合并为一门课程,进一步压缩法制教育课程。在课时如此少的情况下,根本无法保障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的需求。2、师资队伍不能满足法制安全教育的要求。法律课是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课程,需要有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但是,我国高校的师资现状是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基础课由马列教学部的非法律专业的教师讲授。结果是教师专业理论功底差、实践经验少,加上授课课时少,往往罗列简单的知识点。而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不高,期末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根本达不到法制教育的目的。3、普法宣传的误区。虽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