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000字【推荐13篇】.docx
上传人:Ma****57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000字【推荐13篇】.docx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000字【推荐13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000字【推荐13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000字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篇: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000字红星闪闪,初心不改当南湖的一叶红舟,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的航程,也就此露出第一缕曙光。曾经的中国,历经百年沧桑,忍辱负重,才有今天的光明冲破黑暗,自由摆脱束缚。翻开《红星照耀中国》,跟随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的步伐——怀揣着那份忐忑、不安,与激动。时光溯回到从前那段艰苦卓绝而又壮怀激烈的日子。此时书里是满腔热血,书外是平静安详窗外的天,蓝莹莹的,像一块被熨平了的蓝缎子,几丝若有若无的云,笨拙地贴在瓦蓝的背景里,有几分抽象的趣味。孰不知,如今蓝天白云下永远的红色中国,正是那颗用血与泪凝成的红星换来的。那是一声斗志昂扬的宣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这颗闪闪的红星,是使命。红军领袖和所有的红军官兵一样,都过着极其简陋的生活,但是,再艰难,再困苦,也依然无法埋没他们心中的一腔热血——那是为国捐躯的使命。“南京悬赏25万元购买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的和旁的行人一同散步呢。”斯诺用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了那个在老百姓心中至高无上的人物,原来是那样的亲切,随和。孰不知,他为人民夜以继日地操劳,总是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那时天黑得像一块幕布,而只有他的那间四壁简陋的窑洞里闪烁着点点亮光。他在埋头写下一行行娟秀而又工整的字迹,那承载着中华民族光明的未来这颗闪闪的红星,是奋斗。冰封的皑皑雪山,留下了先烈们冻僵的躯体和火热的灵魂;泸定桥下汹涌澎湃的大渡河,被鲜血浸透的焦黑的木板,是壮士永远的宣言:生来不悔入华夏,死亦应当中国人;金沙江的浪花拍打着石面,曾经的智慧从未被遗忘……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八年的奋斗拼搏,无一不浸透着先辈们的智慧,勇敢,坚韧不拔,穷尽所有词语都无法表达那种最激烈,最痛心,最动人的红色记忆。这颗闪闪的红星,是初心。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经历了100年的风雨兼程,100年的艰苦卓绝,唯一不改的是初心。在建党10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的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多亿中国人民用血肉铸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声声有力,句句铿锵,伴随着炮声隆隆,红旗猎猎,此时,我们深情凝望,随着庄严的五星红旗一起,昂首东方。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我们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让闪闪的红心永远在这片中华大地上闪耀!第二篇: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000字距离作者埃德加·斯诺写下《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已经过去80多年了。那个年代对于我来说,陌生又遥远,而通过阅读这本书,“红军”“共产党”“苏维埃”,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看过《红星照耀中国》以后,特别崇拜作者斯诺这个人。他能把这个和他毫不相干的中国的故事记录下来,并让我们看到这个故事,我们都应该感谢他。他让我重新认识了对抗日战争时期的理解。斯诺作为一个外国人,本身能够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与国民党前线和共产党权限已经很不容易,而民团的那些人就像对待别的人那样,为了外国人身上的钱财,不许把名声丢到外面去,要不是机警的少先队员及时发现。斯诺,这个外国人的生命就可能集集可危,后来斯诺安全进入苏岩共和国以后,一个少先队员要凉水,称呼出了问题,因此斯诺对中国新一代接班人的高度自尊,而深深佩服。当我看到就中国人民生活那样艰辛,又在战争面前,那样无奈的时候,我又被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深深地折服,因为没有他的带领,哪来现在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安居乐业?当我看到国民党军对共产党军队以及党员无情绞杀的时候,暗暗佩服起红军战士,他们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在国民党军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呀!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怎么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举好前人的旗帜,为美好中国注入自己的一份力量!当我看到坐在斯诺对面的老者说“杀的还不够”时,我看到了旧中国人民的铮铮铁骨;当我看到学生游行,不怕受伤,不怕砍头的时候,我又看到了那些爱国学生“拒绝内战,一致抗日”的义愤填膺;当我看到斯诺遇到的农民向他解释为什么人们对于红军的看法不同时,我又看到了农民对红军那发自内心的爱戴;当我看到红军条幅上写着“同我们一起打回老家去”的豪言壮语时,我又看到红军对于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心……当我看到杨虎城花5万元修建的巨石宅、邵力子的府邸、张学良私人飞机的时候,再反观被国民党军层层封锁线包围的红军,除了抢一些国民党军的空头投,以及村子里的一些农民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