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县2024年有关刑法知识考试真题题库带答案(基础题).docx
上传人:小多****多小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山西省长治县2024年有关刑法知识考试真题题库带答案(基础题).docx

山西省长治县2024年有关刑法知识考试真题题库带答案(基础题).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有关刑法知识考试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山西省长治县2024年有关刑法知识考试真题题库带答案(基础题)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甲某开着一辆偷来的汽油罐车向正在驶来的一列客车冲去,某丙见状用步枪将某甲击毙,油罐车翻下路边沟中爆炸烧毁。某丙的行为是()。A:防卫过当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避险过当答案:C2.胡某到某银行实施抢劫,到达银行后,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胡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中止B:犯罪预备C:没有犯罪行为D:犯罪未遂答案:B3.下列()选项不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的规定。A: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B:遵守行政服从监督C: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D:未经考察机关批准,不得行使示威自由的权利答案:D4.甲以前曾抢劫过熟人,一天又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A: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D: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答案:A5.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其法律后果为()。A:原判决无效B:视为原判刑罚执行完毕C: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D:视为前罪刑罚的消灭答案:C6.甲15岁,学生。一日,甲在学校见乙拿了一本日本动画书非常想要,但乙不给甲。甲就强行将书抢走。甲的行为()。A:诈骗罪B:抢夺罪C:抢劫罪D:不构成犯罪答案:D7.侵犯财产罪各犯罪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不同。A:犯罪客体B:犯罪主观方面C:犯罪客观方面D:犯罪主体答案:C8.甲为了报复某村委会,将一草垛点燃,但突降大雨将其引火物浇灭,甲见无法点燃草垛,遂离开。甲的行为属于()犯罪形态。A:不构成犯罪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答案:C9.甲封建思想十分严重,已经有了三个女儿,一心想要个男孩儿。后妻子又怀孕,甲找算命的给算是男孩儿,结果生的还是女孩儿。甲气急,将妻子刚生下的女婴扔进河里淹死,甲()。A:不构成犯罪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构成遗弃罪D:构成故意杀人罪答案:D10.在战时,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其法律后果为()。A:可以减刑B:可以改判管制C: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D:改判无罪答案:C11.王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考虑其有积极退赃并检举他人犯罪的情节,法院决定宣告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满后,公安机关又查获王某在被判决诈骗罪之前还犯有交通肇事罪。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处理。A:不撤销原判决宣告的缓刑,以交通肇事罪处罚B: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C:撤销原判宣告的,以惯犯从重处罚D:不撤销原判决宣告的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答案:A12.张某因为放火,导致多名无辜群众多辆轿车损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对张某应加重处罚B:张某仅成立放火罪一罪C:张某构成放故意毁坏财故意杀人罪D:对张某应数罪并罚答案:B13.青年工人甲利用工厂机器自制一把万能钥匙。某日,甲利用该万能钥匙企图打开某商户防盗门行窃,由于技艺粗糙,该万能钥匙未能打开防盗门,甲准备离开时被保安抓获,并在其身上搜出一把三角刀。甲的行为()。A:属于犯罪未遂B:属于犯罪中止C:不构成犯罪D:属于犯罪预备答案:A14.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应当()。A: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和强奸罪数罪并罚B:以强制猥亵、侮辱罪论处C: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论处D:以强奸罪论处答案:A15.甲乙合谋抢丙的财物,甲突然抱住丙的双臂,乙顺势将丙的财物夺走。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A:故意杀人罪B:盗窃罪C:故意伤害罪D:抢劫罪答案:D16.《刑法》对放火罪规定了比失火罪更重的法定刑,体现了()。A:罪刑法定原则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C:罪刑相适应原则D:罪责自负原则答案:C17.甲是公安人员,在手枪中装了子弹,但忘记关保险,掏枪误触扳机,子弹射出,穿过了乙的身体,经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属()。A:过失致人死亡B:间接故意杀人C:过失重伤致死D:过失重伤罪答案:A18.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甲、丙的行为()。A: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B:不属于共同犯罪C:构成共同犯罪D:甲单独构成犯罪答案:B19.中华人民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