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医者父母心演讲稿精选医者父母心演讲稿精选一篇演讲稿要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无中心、无主次、杂乱无章的演讲是没有人愿听的。一篇演讲稿只能有一个中心,全篇内容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去铺陈,这样才能使听众得到深刻的印象。以下是由第一范文网PQ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的医者父母心演讲稿精选,仅供参考。医者父母心演讲稿精选一嘉陵江畔,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旁,一幢老式单元房被四周漂亮的现代建筑包围,显得陈旧、矮小,却又透着一股子岁月的厚重与沉稳。很少有人清楚这幢老式单元房建于何年,但很多人都知道,无论春夏秋冬,不管清晨还是傍晚,总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准时从单元房出来,在坝子里散步、舞剑、打太极,专注于自己的世界,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熟悉这位老者的人都知道,他叫郑新。资深中西医结合专家、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肾病科创始人……2019年10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在京举办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授予包括郑新在内的29人“国医大师”荣誉称号,郑新由此成为重庆市历史上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全国中医最高级别的“国医大师”,重庆市领导专程看望大师。没人知道,当89岁的郑新捧起“国医大师”荣誉证书时,心头是否百感交集,是否回望过自己走过的中医路。1925年5月,在河南郏县呱呱坠地的郑新,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会给他带来些什么。从记事起,他只知道自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因为,他没有看到父母亲人的身影,没有看到温暖的怀抱,满眼看到的都是孤儿院冰冷生硬的墙壁、门窗,还有同他一样神情凄惶、落寞的一群孤儿。在那样一个年代,或许郑新是幸运的,毕竟他还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没有流落街头。但他幼小的生命,却没能逃脱体弱多病的折磨。小时候,他三天两头被送到许昌教会医院看病,成了那里的常客。虽然很多人都害怕上医院,但郑新似乎对医院没有丝毫恐惧,反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尤其是看到西装革履的医生,还有穿着旗袍的护士,他稚嫩的内心甚至生出羡慕与向往。正是这样的向往,撒下了学医的种子。1947年,高中毕业的郑新毅然报考了河南大学医学院,并顺利进校学习西医。在医学院,郑新孜孜以求地苦读,希望毕业后能成为医术高超的西医大夫。但人生并没有按照他预想的那样发展,1949年,随着解放大西南的号召,正在读大二的郑新坐不住了,一腔热血在胸中冲撞激荡,催促他作出放弃学业参军入伍的决定。1949年12月,郑新来到地处大西南的重庆,开始了崭新的人生旅程。然而,常常看见伤者或疑难杂症患者痛苦不堪,而自己又束手无策,他便会捶胸顿足,痛恨自己没能系统地完成大学学业,成了“半吊子”医生。那时他总在想,哪怕自己知道几个中药方子也好啊!其实,过去郑新对中医知之甚少。原因很简单,打小生病他都是被送到教会医院,接受的是西医治疗,看到的是西装革履的医生,是听筒、温度计、针管、药片之类的东西,对中医没什么印象,也不太相信。但1953年的一天,郑新打球手腕扭伤,疼痛难忍,中医科的医师只扎了几根银针,第二天他的手腕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痊愈了。从此,他对中医的神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生出膜拜之情。兴趣总是能产生令人惊异的激情,同时为了摆脱“半吊子”医生的尴尬,1954年,已经29岁的郑新再次考入四川医学院医疗系,进行了3年的系统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重庆市中医院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中医之旅,也开启了大医之旅。跨入杏林的郑新,并不清楚自己在中医领地能走多远,更不会想到后来自己会成为全国中医急症学的开拓者之一,会取得令人瞩目的卓越成就。很多人认为中医不能治疗急症,这种误解让郑新心头很是憋屈,并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那就是探索中医治疗急症。他与一批老专家成立了中医急症研究团队,组建了药化、药理、病理3个研究室,创建完善了中医急症医学体系。虽然起步时条件十分艰苦,但郑新没有丝毫退缩,他同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黄星垣一起,携手并肩,首开中医急症研究之先河,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经方中寻找切入点,以益气、滋阴、养心为根本治法,对休克、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内科急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中医内科急症基本治则,对温病理论、中医急症理论等大胆创新。“医者父母心。”从跨入杏林那天起,郑新就告诫自己要时时处处善待病人,以仁德之心对待患者。无论是曾经默默无闻,还是后来声名远播,他从来没在病患面前摆过谱,端过架子。他总是把患者的疾苦放在第一位,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常常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患者,患者有什么病情变化,不管是白天还是深更半夜,他都要回复。由于蜚声海内外,患者从四面八方赶来求诊。郑新的号总是在几分钟内就被抢光。为了排上他的一个号,很多病人头天下午就在医院守着。面对一个个远道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