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十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37段.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4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职十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37段.doc

在职十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37段.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金华市金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浙江省水利水电建筑监理公司金华市金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监理部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37段江阴市璜土中学范国伟整理一.(2005年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徙衽以从阴()(2)其阴逾去()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2分)二.(2005年临沂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②是亦不可以已乎?已:③往之女家之:④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顺: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①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8、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分)答:9、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3分)答:6、①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②已:停止③之:到……去④顺:顺从(2分,解释对两个给1分)7、①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②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4分。每句2分,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8、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分,各2分)9、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1分)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2分)三.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用)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伤仲永》)[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①卒之为众人卒: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④终无济于天下济: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