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启动仪式策划方案【多篇】【编辑】启动仪式策划方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启动仪式方案篇一一、活动目的xx年,西关小学被确立为烟台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首批实验学校,前段时间,三至五年级6个实验班级的学生已经积极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此“六一”儿童节庆祝之际,在全校启动“一言一行见公德,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旨在让全体学生明确自己的小公民身份,树立公民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集体,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成为合格的小公民。二、活动主题“一言一行见公德,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启动仪式。三、活动程序1、主持人讲话:亲爱的同学们,在今天这个隆重而快乐的日子里,老师首先祝同学们节日愉快!20xx年,我们学校被确立为烟台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首批实验学校。前段时间,三至五年级6个实验班的同学们积极开展了实践活动,他们走进社区、走向社会,进行街头调查,进行现场访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值此“六一”儿童节庆祝之际,我们在全体同学中开展“一言一行见公德,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希望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来,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小公民。下面由少先队大队长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2、少先队大队长向全体同学发出“一言一行见公德,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倡议。3、以班级为单位,欣赏《我做合格小公民》歌曲,以问题为情境,进行公民知识教育。(学校提供视频和课件)4、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一言一行见公德,争做合格小公民”签字活动。(在倡议书上签上每个学生的名字)。5、启动仪式结束。四、后续活动1、合格小公民评比。2、公德小模范事迹交流。3、实践之星评比。“一言一行见公德,争做合格小公民”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有一种称号,它比任何称号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你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中国“公民”。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从出生的那天开始,就有了自己的国籍,祖国妈妈给了我们一个无比自豪的名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作为一个小公民,我们从小心怀国家,关注社会,参与社区管理、参与社会生活,将来我们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在“六一”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一、从小事做起,从关爱做起。我们要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时刻铭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遵守公德,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从关爱校园、社区的每一棵小草,随手检起地上的每一片垃圾、主动给乘车的老人让座、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小事做起。在家当个好孩子、在校当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当个好公民。二、积极参加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关心公共事务,勇于承担起我们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生命负责。用我们的眼睛发现问题,用我们的智慧解决问题,在活动中锻炼沟通和交往能力,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三、尊师守纪,勤奋学习,乐于思考。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尊师守纪、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和优秀的品德,向家长、向老师、向社会展现和证明,我们是新时代合格的小公民。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爱国守法,遵守公德,关心集体、关爱他人。一言一行见公德,争做合格小公民!启动仪式方案篇二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和省文明办等10个部门、单位联合发出“千个支部万名党员助残志愿服务行动”的倡议,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倡议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头,为“残疾人之家”开展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每位残疾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制定活动方案如下:一、时间、地点时间:20xx年12月x日地点:xxxx残疾人之家二、活动议程1、领导讲话。2、支部代表发言。3、残疾人之家代表发言。4、结对授旗。5、宣布启动三、志愿服务活动内容1、义诊服务。2、残疾预防。3、政策解读。4、理发服务。四、参加人员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直机关工委、县文明办、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等部门领导、党支部书记和党员代表,12个镇街道理事长、党支部代表和15家残疾人之家代表。五、其他事项1、请各有关单位于12月x日下班前,通知参会人员并统一汇总报送名单;2、请参加启动仪式的人员提前15分钟到达现场;3、请县级新闻单位派员参加,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启动仪式方案篇三一、活动背景临近中秋佳节,本当合家团圆,但我校地处农村,留守儿童多达79.4%。他们面临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的窘境,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二、活动目的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社会的关怀,激励他们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