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荻花秋》五代李珣书写荻花秋的古诗赏析.docx
上传人:是笛****加盟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渔歌子·荻花秋》五代李珣书写荻花秋的古诗赏析.docx

《渔歌子·荻花秋》五代李珣书写荻花秋的古诗赏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渔歌子·荻花秋》五代李珣书写荻花秋的古诗赏析《渔歌子·荻花秋》五代李珣书写荻花秋的古诗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渔歌子·荻花秋》五代李珣书写荻花秋的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渔歌子·荻花秋】五代:李珣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渔歌子·荻花秋】创作背景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对前蜀怀有故国之思,便向往江湖。李珣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在湖南、湖北一带过了一段时期的隐居生活,然后溯湘水而上,后来他在岭南生活了较长时期。词人乘船经过湖南、湖北一带,创作了大量描写隐逸生活的词作,这首《渔歌子》便是其中之一。【渔歌子·荻花秋】译文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浩淼的烟波中,皎洁的月光下,我收拢钓鱼的丝线,摇起小船回家。绿水就是我的家园,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难胜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面对盈杯的水酒,望着诗书满架,我已心满意足,再不用将名利牵挂。注释渔歌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单调二十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抽生草黄色扇形圆锥花序,生长在路边和水旁。潇湘:两水名,今湖南境内。《山海经》:“潇水,源出九巅山,湘水,源出海阳山。至零陵合流而于洞庭也。”橘洲:在长沙市境内湘江中,又名下洲,旧时多橘,故又称“橘子洲”。《水经注·湘水》:“湘水又北经南津城西,西对橘洲。”垂纶(lún):垂钓。纶,较粗的丝线,常指钓鱼线。篷:船帆,此处代指船。“名利”句:即心不将名利牵挂。【渔歌子·荻花秋】简析这首词主要描写了词人的隐逸生活。上片写景。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是地处潇湘的橘子洲的秋夜,荻花临风,美景如画。“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月光下的江水,轻柔澄碧,云烟淡淡,词中主人公刚刚垂钓完毕,划着小艇在水上荡漾。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下片写人事,主要写词人的隐逸生活及其乐趣。隐在民间,云水就是家乡,蓬舍就是住所,经常吃的是家常的鱼羹稻米饭。杯中斟满美酒,架上摆满书籍,开怀惬意,其乐陶陶,绝不把名利挂在心上。词人淡淡地写景,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把一个一个远离名利,以隐逸为乐的词人的内心活动真实地展示出来,旷达超脱,余韵悠悠,受中唐张志和《渔父》词的影响颇大。《渔歌子·荻花秋》五代李珣书写荻花秋的古诗赏析《渔歌子·荻花秋》是五代时期李珣所著的一首词。这首词描写了词人远离名利,以隐逸为乐的内心活动。上片“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潇湘的静夜里,秋天的荻花在月光下轻轻摇曳,橘子洲头的风景犹如一幅山水画。下片则写词人日常生活。“绿水我们家,烟波渔樵路”两句写词人隐逸的生活环境及住所,“山珍实不辞”与“鱼蟹成常态”则描述了词人日常的饮食,“盈杯酒,诗满架”两句则体现了词人闲适、旷达的生活态度。整首词画面感极强,将湘中隐逸之乐以轻笔淡墨描绘得如诗如画,仿佛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