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culture)-或两河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ppt
上传人:是你****盟主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4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culture)-或两河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ppt

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culture)-或两河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人是最先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代民族,因为他们是来自远方的黑发种族,在他们带来的石碑上的铭文中,自称为“黑头”。自从来到这个堆积着两条大河携带来的肥沃泥土的三角洲上重新立国,苏美尔人就发现既没有故土那样的石头存在,也没有埃及那样的纸草生长,于是便发明了这样的书写方式:将软泥做成泥版,然后进行书写,书写完毕以后烤干,以便文书的保管。起源于今伊拉克南部的两河流域文明和中国、埃及以及古典希腊、罗马并称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从新石器时代起,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条大河哺育了许多农业村落。约公元前3000年,从外部迁移到伊拉克南部干旱无雨地区的苏美尔人利用河水灌溉农田并在生产中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从而创造出一批最早的城市国家和灿烂的苏美尔文明。在苏美尔人的影响下,两河流域本地说塞姆语的阿卡德人加入了历史舞台,并先后和苏美尔人并肩建立了阿卡德和乌尔第三王朝两个帝国。虽然苏美尔文明不断向周围扩大发展成为巴比伦文明,并把北方亚述带入两河流域文明圈,但苏美尔人口却似乎在不断减少。在公元前2004年,乌尔第三王朝被伊辛和拉尔萨两王朝所取代。从这一时期开始,以拉旮什、温马为代表的一批苏美尔城市走向衰亡,荒无人烟,最后沦为废墟。新迁入两河流域的游牧部落在巴格达附近的巴比伦城建立起古巴比伦王朝,战败南方苏美尔地区的伊辛和拉尔萨王朝一统天下。随着南方的城市被逐渐放弃,苏美尔人完全消亡于巴比伦人之中了。在巴比伦人和亚述人把两河流域文明推到顶巅后,该地区被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征服。公元前331年,代表希腊文化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征服了全部西亚。像一千年前的许多苏美尔城市一样,许多古老的巴比伦和亚述的城市也被陆续放弃,两河流域文明不久便彻底失传了。其遗物被埋在沙丘之下达二千年之久,直到19世纪下半叶的考古发掘才重见光明。两河流域古文明灭绝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外部的新兴文明如希腊和伊斯兰文明的征服和取代是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过度的农业开发恶化了先天不足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主要的内因。1982年,美国著名亚述学家雅各布森在《古代的盐化地和灌溉农业》一书中论述了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地区灌溉农业和土地盐化的关系,并指出这是苏美尔人过早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当过度的积水渗入地下水时,含盐的水位就会上升,在土壤的毛细管作用帮助下侵入地表层,使土壤盐碱化。从苏美尔城吉尔苏的遗址中,法国考古队发现了从苏美尔城邦争霸时期(约公元前2400年)到乌尔第三王朝末(前2004年)的大批农业泥板文书。这400年中的文献告诉我们,从文明一开始,随古代灌溉农业而来的土地盐化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苏美尔的农民和贵族。很可能这一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在古巴比伦晚期(约前1700前),以吉尔苏为代表的大批苏美尔城市被永久放弃。一写于拉旮什王乌如卡基那时的土地吏文件列出两块地的盐化面积:258公顷大麦地和约2.8公顷盐化地,盐地为1%;110公顷的大麦地和39公顷的盐化地,盐化面积为35%。另一文件则记载了三块农田,其盐化面积分别为20%、40%和100%。一块名叫“老麦田”的农田在城邦时还是以小麦为主要作物的无盐地(小麦不耐盐),经过了300年的灌溉后,当它再次出现在乌尔第三王朝(前2111—2004年)的文件中时,已有6%的面积盐化了。写于伊比辛一年(前2027年)的一文件告诉我们,库阿腊城的一块259公顷的农田竟带有162公顷的盐水池。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中巴比伦时期,苏美尔故地的土地盐碱化给国王留下极深的印象,以至于被认为是诸神对人类罪行最严厉的报复之一。在巴比伦王马尔杜克阿拉伊丁奖给大臣的石刻地契中,对背约者的诅咒是:“愿阿达德,天地之渠长,使碱土围其田,令大麦饥渴,绿色永绝!”另一王的石契碑咒为“愿阿达德败其田,绝粒麦于垅上,生碱草替大麦,取碱土代清泉!”当苏美尔人已经步入文明时代时,他们的邻居阿卡德人才刚开始进入氏族、部落时期,刚开始步入农耕与定居生活。在苏美尔人眼中,他们是不折不扣的“乡下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土老冒、乡下人后来却成了他们的主人。“萨尔贡”一词在阿卡德语中意为“真正的王”。萨尔贡是个传奇人物,但他出生卑贱,其母是个低能人,史书记载说其“母卑,父不知所在”,然而萨尔贡却智慧超人,曾做过基什王乌尔扎巴巴的侍卫,大约于公元前2371年,乌玛人入侵基什王国,国王乌尔扎巴巴无法抵抗,萨尔贡利用一次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将王冠戴在了自己头上,但仍以“基什”为国号,萨尔贡即位之后,贫民贵族多有不服,于是萨尔贡开始招兵买马,准备用长刀短剑捍卫其王位。在当时优渥的招募条件下,阿卡德人纷纷参加,没几天就招募到了四五千强悍兵丁,并在城里实行严格的“武器管制”,建立起西亚史上第一支常备军。巩固了政权后,萨尔贡以阿卡德城为首都。阿卡德帝国之所以四处征讨,主要是为了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