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录第一章:速识文院·································2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简介·················2学院名人·······································3校友故事·······································3第二章:乐活软件园·······························7“学”——求学软件园····························8师长荐书·····································9“医”——医在软件园···························16“食”——舌尖上的软件园·······················17“住”——豪华软件园···························18“购”——乐淘软件园···························20“乐”——玩转软件园···························20给新生的防骗安全小贴士·······················21给家长的小贴士·······························24第三章:纵横软件园······························25卡行天下······································25E网天下······································25通讯地址······································26联系服务······································26第一章速识文院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简介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百年山大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1901年山东大学成立之初,即设有文学科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杨振声、闻一多、舒舍予、梁实秋、沈从文、游国恩等一批大师、学者和著名作家云集本院,为山东大学的校史增添了光彩;建国之初,著名学者王统照、冯沅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吕荧等先后执教本院,进一步奠定了山大以文史见长的传统。新时期以来,学院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又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形成了学风扎实、实力雄厚、学科健全、学术梯队分布合理、教学质量优秀、学生工作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现任院长为郑春教授,院党委书记王德胜教授。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两个本科教学专业。在2013年的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我校中文专业以全国第五(并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毕业生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就业面宽,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大批优秀毕业生纷纷走上了各级重要领导岗位或成为知名专家学者。本着“依靠分工,集体领导;依靠制度,健全规章;依靠民主,尊师重教”的原则,正逢山东大学新世纪发展的大好机遇,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全体师生将继往开来,同心协力,凭借饱满的热情、进取的精神、扎实的工作辛勤耕耘、开拓发展,为创造我院新的辉煌而努力奋斗。学院名人在文学院百年历史中,一直有如群星般璀璨的大师们相伴。以文学院为主体,形成了山东大学历史上的两次辉煌。大学者,非有大楼,而在大师。亲爱的新生们,在上面曾于山东大学任教或求学的著名学者中,你能认出哪几位呢?快和新认识的小伙伴们一起数一数吧!校友故事前面已经简单提到了我们学校几位非常著名的校友,他们是我们学校的光彩,也是我们大家引以为豪的榜样。下面摘录历年开学典礼时校长与大家分享的校友故事,希望同学们由故事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知名校友,于他们身上体会山大人的精神所在!三十年代的山东大学,名师集聚。老舍、游国恩、沈从文、梁实秋、洪深、王统照等名家都在山大任教,而闻一多是文学院的院长。作为教师,闻一多素来是十分苛刻的。在他眼里,给学生打10分就表明这个学生有一定的才分;给学生60分,这个学生就是十分优秀的;但是这次他破例给了一个来参加考试的学生98分,而这个考生的数学考了0分。闻一多把这个学生的情况向当时的校长杨振声作了汇报,杨校长给闻一多院长自主录取的权利,这个学生后来就被破格录取了。这个学生后来成为当代诗坛的常青树,被誉为现代诗圣。他就是在山大读书期间就以《烙印》诗集震动诗坛的臧克家。大学是创造奇迹的地方。中学教育能够使人成其为人,而大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她能使人成其为才。这就是臧克家的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当时有两道试题,臧克家完全可以只做一道。一道题叫做“你为什么投考山东大学”,另一道叫做“杂感”。臧克家当时把两道题都答了。第一道题答得如何我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