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班端午节教案(通用10篇)教案的编写还需要考虑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各种教学环境和教学困境。在编写教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对于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归纳,教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记录和参考材料。中班端午节教案篇一设计思路:一、说教材:众所周知,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其独特的风俗,通常吃粽子、赛龙舟等庆祝活动是最为人们所了解的。其实这些活动稍加设计,就能变成中班孩子了解端午节,提升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端午节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陌生的,孩子知道比较多的知识点都是围绕粽子展开的,对节日本身的来历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以往的节日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节日意识都相对比较薄弱,知识量也比较小,通常老师采用的方式也是灌输式的,希望通过老师的说,能够让孩子了解节日,知道节日,但往往效果不佳,针对这种状况,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我为本次活动设置了这样两个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2、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整个活动,采取看、听、说、做等方式进行,力图让孩子在说说做做中,进一步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各个环节紧密相扣,通过观看、提问、讨论、交流,和孩子共同获取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2、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活动准备:1、flash屈原的故事。2、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3、录像:包粽子。活动重点: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活动难点:知道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活动流程:故事导入——展示介绍——品尝交流——包粽子。活动过程:1、提问: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2、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1、展示幼儿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提问: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2.观看录像:包粽子,了解、认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提问: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3、完整观看录像:包粽子。讨论:你看到人们是怎么包粽子的?1、把你带来的粽子请好朋友尝一尝,看看你们的粽子有什么不一样?活动反思: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中班端午节教案篇二2、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粽子的制作方法,尝试手工制作粽子。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5、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1、教学课件端午节。2、儿歌快乐的端午节。3、故事屈原的故事。4、端午节相关习俗文化图片。5、粽子若干。(1)教师带领幼儿跟读儿歌快乐的端午节,感知端午节的习俗。(2)你们刚才听了儿歌,儿歌中描述了什么内容?(3)这是什么节日?图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1)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2)你们家里是怎样过的端午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