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pdf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达标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基础训练营。(4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耸.立(shǒng)乞巧.(qiǎo)B.漂.亮(piào)损.坏(shǔn)C.赚.钱(zhuàn)蒸.饺(zhēng)D.采购.(gòu)传.统(zhuàn)2.我是小小书法家。(8分)3.选字填空。(填序号,6分)【①培②陪③赔】()钱()伴()养【①消②削③宵】()灭元()()苹果4.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6分)华夏儿()神()大地世界大()()发图强繁荣()盛()族团结5.选一选。(6分)(1)下列动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窗花鞭炮黄河珠峰A.看放奔长B.贴放奔耸C.贴吃涌耸D.看点涌长(2)下面的汉字应该查什么部首?下列有误的一项是()A.敲(高)B.鉴(金)C.鹿(广)D.竟(音)6.连一连(8分)元宵节去祭扫酸溜溜的西瓜清明节赛龙舟甜津津的话梅端午节吃月饼油腻腻的核桃中秋节看花灯硬邦邦的红烧肉7.完成句子练习。(6分)(1)中国的美食品种繁多,有香煎豆腐,有小鸡炖蘑菇,有,还有。(2)我喜欢吃软绵绵的棉花糖。(照样子,补充句子)地上长出了的小草。二、综合展示厅。(8分)8.你认识这些职业吗?请把职业的名称和相应的图片连起来。你长大后想做什么?为什么?写一写吧!我长大后想做,因为。三、课本直通车。(14分)9.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8分)(1),,贴窗花,放鞭炮。(2)我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又被称为和。(3)古人觉得贝壳很,很,而且可以随身携带,不易损坏,所以把贝壳当作,所以以“贝”为偏旁的字大多与有关。10.春节到,大家一起话生肖。(6分)四、阅读检阅台。(15分)“火”的故事“火”字的本义是物体燃(rán)烧时所发的光和焰(yàn)。甲骨文的“火”是,像地面上燃烧的火焰。有的甲骨文简化了两侧的焰苗,并将火堆的主焰写成“人”形。后来,“火”字变成了,在这个火焰形状的基础上加了两点,表示热焰周围闪烁(shuò)的火星。再到后来,“火”字又变成了,是不是与我们今天的“火”很像了呢?将原来的简化成“人”的形状,两边的点依然表示热焰周围闪烁的火星。在以前,人们把食物弄熟全凭借火,所以在很多与烹饪有关的字中,都能看到“火”的影子。明显一些的,比如烤、炒、炸。还有一些“火”悄悄变了样子,在上下结构的汉字中作偏旁时,“火”被写成“”,比如煮、煎。11.猜猜下面的象形字是哪个字,连一连。(4分)12.炸“”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部,再查画,“炸鸡”中“炸”的读音为,它的另一个读音是,可以组词。(5分)13.读了短文,我知道部首是“火”和“”的字大多和有关。(2分)14.“火”字中“人”表示(),两边的两点表示()。(4分)A.热焰周围闪烁的火星B.木头燃烧后的灰烬C.点火的人D.火堆的主焰五、习作百花园。(20分)15.仔细观察右面的图画,以“中秋赏月”为主题写一段通顺的话。(20分)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达标一、1.C2.热闹街道转眼贝壳饭团贴画敬爱烤鸭3.③②①①③②4.女州同奋昌民5.(1)B(2)C7.示例:(1)烤鸭水煮鱼(2)绿油油二、8.连线略。示例:航天员我想遨游太空,到别的星球上去探险三、9.(1)春节到人欢笑(2)神州中华(3)漂亮珍贵钱币钱财10.龙蛇②①③④12.火5zházhà示例:炸弹13.火14.DA五、15.例文:中秋节的晚上,华华和爸爸在院子里赏月。月亮又大又圆,像一个大玉盘。华华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听爸爸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原来嫦娥是被逼无奈才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不死之药,飞到了月宫,再也不能与亲人团聚。后来,人们便在月下设宴,摆上月饼、瓜果等食物,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第三单元提升练习一、把汉字和它的读音连一连。耸炖巷损dùnsǒnɡsǔnxiàng二、读拼音,写字词。1.在春节这个全家tuán()的日子里,shénzhōu大地一片欢腾,大jiē()小巷rènao()非凡。2.大家都很关心那个家境贫困,勤fèn()学习的孩子。三、选字填空。传转()身()说()统财材发()()料()宝药()四、选词填空。保护爱护维护1.我们要()学校里的一草一木。2.我们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