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年模拟试卷及答案指导.docx
上传人:wk****31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KB 金币:9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民版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年模拟试卷及答案指导.docx

人民版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年模拟试卷及答案指导.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9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人民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模拟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A.《诗经》B.《楚辞》C.《乐府诗集》D.《唐诗三百首》答案:A解析: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选项B《楚辞》是一部楚地的诗歌总集,选项C《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诗歌的一部总集,选项D《唐诗三百首》则是唐代诗歌的选集。因此,正确答案是A。2、以下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统一度量衡B.统一货币C.实行分封制D.建立郡县制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等。选项A、B和D都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而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措施。因此,正确答案是C。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如下资料,其中搭配不合理的一项是A.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B.隋唐时期——曲辕犁——传统农业耕作工具的定型C.宋朝——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清朝前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自然经济解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发展,要求结合材料选出搭配不合理的选项。选项A,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开始形成,故A项搭配合理。选项B,隋唐时期出现了曲辕犁,它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故B项搭配合理。选项C,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C项搭配合理。选项D,清朝前期,在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这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重要标志,但它并没有使自然经济解体,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项搭配不合理。4、清代学者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曾指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主张的核心思想是A.君民共治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民主共和D.反对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顾炎武的思想主张,要求结合材料选出相吻合的选项。选项A,顾炎武主张的是“众治”,即多数人共同治理国家,而不是君民共治,故选项A错误。选项B,材料“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意思是保护国家,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反映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故选项B正确。选项C,民主共和是孙中山的主张,与顾炎武无关,故选项C错误。选项D,顾炎武虽然批判君主专制,但材料中并未体现,故选项D错误。5、在鸦片战争期间,哪一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南京条约》(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规定了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等条款,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下列哪一项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之一?A、康有为B、孙中山C、袁世凯D、李鸿章【答案】A【解析】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的主要发起者包括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他们主张通过改革来挽救清朝统治危机,但变法最终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7、题干:在古代中国,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A.仁B.礼C.法D.信答案:C解析: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包括仁、义、礼、智、信等,而“法”是法家思想的核心,故选C。8、题干: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起源于意大利B.强调人文主义C.对古典文化进行复兴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时期起源于意大利,强调人文主义,对古典文化进行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描述,因此选C。9、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的治理智慧’’为主题进行探究,收集了以下资料,其中对应不正确的是()A.《周礼》:``以均地力,以理民众,以平天下,此之谓地均。’’——古代中国重视土地分配,抑制土地兼并B.《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秦朝统一度量衡、车轨和文字C.《汉谟拉比法典》:``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古巴比伦法律强调公平公正D.《查士丁尼法典》:``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罗马法重视证据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的治理智慧”为主题进行探究时收集的四则资料,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出对应不正确的选项。选项A,《周礼》中“以均地力,以理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