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3.pptx
上传人:睿达****的的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语文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3.pptx

初中语文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3.诗词曲五首.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3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乐府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一层,描写边塞漫天大雪的奇丽景象。第二层,写雪中送别武判官的情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无法拉开,他们的铁甲战衣也寒冷得无法披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辽阔的边塞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万里长空阴云暗淡,好像凝固了似的一动不动。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军中主帅在营幕里设置酒席欢送回京的客人,伴奏助兴的有胡琴、琵琶和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擎红旗冻不翻。傍晚送客出辕门,又见大雪纷飞,被冻僵的红旗,就是强劲的北风也无法让它招展。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在轮台的东门,我送您踏上归途,分手时大雪已掩没了天山上的道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路曲折,山峰环绕,渐渐看不到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您马儿走过的脚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小结: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全诗以“雪”为线索,以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情景交融。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豪放派代表词人之一。其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政策进行揭露和批判。著有《稼轩长短句》。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不久,他又被改派到镇江任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辛弃疾在镇江登临北固亭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十五从军征》和《诉衷情》写的都是士兵,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过零丁洋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文山先生全集》。其诗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昂扬的斗争精神,沉郁悲壮,深刻动人。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bǐnɡ)祥兴元年(1278)被元军所俘。次年,文天祥过零丁洋(即“伶仃洋”,今广东珠江口外),写了这首诗。元军元帅张弘范一再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节。后文天祥被押送至大都(今北京),于1283年初英勇就义。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3.颈联两人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本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甘愿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足官场,但听说朝廷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灾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其间,他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喟叹,满怀同情,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度操劳而殉职。这首小令就是张养浩在赴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关中旱灾的途中写的。元代散曲家忧虑国计民生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情景?3.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4.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2.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