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比赛卷及答案试卷中国诗.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古诗文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比赛卷及答案试卷中国诗.pdf

古诗文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比赛卷及答案试卷中国诗.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生必背古诗小测试(一)一、填空。1、《国殇》的作者是,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2、舟遥遥以轻扬,。问征夫以前路,。3、李白笔下的一首抒发自己历尽艰难而拨云见日的畅快之情的诗是。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句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5、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宵》中永遇乐指的是,这册书中还出现了哪些类似的名称请写出一个。二、选择。1、下面哪首诗的作者是李白?()A《暮江吟》B《题西林壁》C《独坐敬亭山》2、以下作者中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的诗人是谁?()A白居易B杜甫C李白3、下面中的哪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李贺B苏轼C李商隐4、以下词人中哪位不是宋代的?()A李清照B陆游C辛弃疾5、以下词中不是写景的是?()A《减字木兰花》B《望海潮》C《苏幕遮》三、判断。1、《无题》的作者是杜牧。()2、《念奴娇过洞庭》,其中念奴娇是词的题目。()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中的“挠”指屈服的意思。()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提到的“子由”,指的是他的同胞哥哥苏辙。()5、李商隐是宋朝诗人。()四、简答。1、默写王昌龄的《从军行》。2、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他什么时期的作品?诗中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又带给读者怎样的感觉?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句诗中体会到的?4、后人称诗人杜甫什么?他写的诗被誉为什么?他又与谁合称“李杜”?请你写出本册书中你最喜欢的一首出自杜甫笔下的诗。5、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中的哪句诗表达了作者非凡的抱负与胸襟?小学生必背古诗小测试参考答案(一)一、填空。1、屈原爱国2、风飘飘而吹衣恨晨光之熹微3、《早发白帝城》4、夸张5、词牌名江城子、清平乐、念奴娇等二、选择。1、C2、A3、B4、A5、A三、判断。1、×2、×3、∨4、×5、×四、简答。1、《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2、晚年隐居时秋天晚雨后山间清新自然、明丽如画3、写出了诗人初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喜讯的惊喜之情、狂喜之态“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4、诗圣诗史李白《天末怀李白》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或《旅夜书怀》任选其一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小学生必背古诗小测试(二)1、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1)山外青山楼外楼,()歌舞几时休?(2)故人西辞()楼,烟花三月下()。(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一日还。(4)()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5)()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6)但使()飞将在,不教胡马度()。(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无故人。(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天际流。(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10)晓看红湿处,花重()。(11)()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13)()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2、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3、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1)日暮()山远,天寒()屋贫。(2)()蓑笠,()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月()雁飞高,单于夜遁逃。(4)杨柳()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5)()雀桥边野草花,()衣巷口夕阳斜。(6)遥望洞庭山水(),()银盘里一()螺。(7)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8)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9)()云翻墨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10)接天莲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11)()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12)返景入深林,复照()苔上。(13)两个()鹂鸣()柳,一行()鹭上()天。4、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________。(2)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___________________。(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在《_____________》中的诗句“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