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分析员的知识点大总结(汇总20篇).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三历史分析员的知识点大总结(汇总20篇).docx

高三历史分析员的知识点大总结(汇总20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三历史分析员的知识点大总结(汇总20篇)总结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在总结中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色彩过重,注重具体实例和数据的支撑。在这里,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写作总结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历史分析员的知识点大总结篇一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2.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4.兵家学派的孙膑著有兵书孙膑兵法,但孙膑并不主张穷兵黩武。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6.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7.对秦朝“书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8.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9.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只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短篇小说。10.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1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易混点。1、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2、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3、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高三历史分析员的知识点大总结篇二(1)法国大革命期间,普奥首先组成联军干涉法国革命,后又积极参加反法同盟,多次武装干涉法国革命。(2)1814—18在维也纳会议上,普奥等国操纵会议,通过对法不利的决议。(3)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结果法国战败,对德割地赔款。(4)一战前,法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三大矛盾之一,法、德分别加入互相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一战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在西线对德作战,并最终打败德国。(5)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凡尔赛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开采德国萨尔煤矿,参与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6)巴黎和会后,严格执行凡尔赛和约,削弱德国;1923年法、比联合出兵鲁尔,造成鲁尔危机;为了寻求安全保障,先后同比、波、捷、罗、南等国结盟;30年代参与签订洛迦诺公约,提高德国政治地位。(7)二战爆发前对德实行绥靖政策,二战初期在德国入侵下,法国灭亡,贝当在维希建立傀儡政权,戴高乐领导法国人民英勇抗德。(8)二战后期,与美英分区占领德国,参加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英德关系。(1)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联合普奥反法。(2)1814—1815年英国同普奥共同操纵维也纳会议,建立维也纳体系。(3)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主要矛盾,英、德分别组织“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4)一战爆发后,英法在西线相继取得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等战役的胜利,最后打败德国,取得一战胜利。(5)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奉行“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参与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