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家长不知道-“鼓励”比“奖励”更重要!-高三家长鼓励孩子的话.docx
上传人:努力****妙风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99%的家长不知道-“鼓励”比“奖励”更重要!-高三家长鼓励孩子的话.docx

99%的家长不知道-“鼓励”比“奖励”更重要!-高三家长鼓励孩子的话.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99%的家长不知道,“鼓励”比“奖励”更重要!:高三家长鼓励孩子的话小外甥明明已经上幼儿园中班了,小男孩虎头虎脑,十分聪明,并且热爱劳动,经常会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扔垃圾,洗碗,帮忙收衣服等。妈妈感到很欣慰,同时也很苦恼:因为孩子做这些都要有“条件”的,也就是说刷一次碗,要给孩子5元钱,丢一次垃圾要给孩子3元钱,甚至有时候孩子还会要求涨价,必须给10元钱才肯刷碗。渐渐的,明明有了句口头禅:有钱吗?没钱我就不干。明明妈妈很发愁,本来是想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的,没想到现在孩子竟然学会了讨价还价。孩子总是先要奖励后做事,跟大人平时不正确的奖励方式有关。有些大人喜欢用物质奖励孩子,为啥?见效快啊。比如孩子早上一肚子起床气,又哭又闹,奶奶一句“你乖乖去上学,放学后我带你去吃肯德基……”“把饭吃完,就可以吃巧克力”“把玩具收拾好,奖励糖果”“帮妈妈擦桌子,妈妈奖励你5元钱”孩子一周都没有尿裤子,奖励他买一个新玩具……还别说,这招开始的时候超级好用,效果立竿见影。孩子高兴,父母也开心,因为这个方法既省事,见效又快。可这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法子啊!随着孩子年纪变大,欲望也随着增长。长期使用物质手段奖励孩子,会造成很多隐患。首当其冲的就是,聪明孩子会发现,糟糕的表现是获得奖励的捷径,比如不好好吃饭就能有糖吃。另外,孩子会错误地把奖励作为自己做事的目的,而忘记自己的兴趣与初衷,表现为先要奖励后做事,不见奖励不行动。而且,长此以往,还会让他变得越来越势力。因为靠奖励激发起来的行为,就必须靠不断升级的奖励来维持前进。孩子的胃口会越来越大,对物质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长大后很可能形成“一切向钱看”的错误价值观。其实,孩子至少要到3岁才能明白奖励的意义。物质奖励是外部奖励,而外部奖励会影响内在动机。什么是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学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内在动机提供了一个促进学习和发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激发行为。内在动机有多重要?咱们先听一个故事:一群小孩每天都到一块草坪上踢球,吵吵闹闹,让住在旁边的一位老人不堪其扰。一天,老人告诉孩子们,如果明天他们再来踢球,每人会得到一元钱。第二天,孩子们如约而至,玩得很开心,,并拿到一元钱。第三天,老人告诉孩子们,只能给5角钱。孩子们有些失望,但还是踢完了球,并领到5角钱。第四天,老人说,今后只能给5分钱了。孩子们不屑地离去,再也不来草坪踢球了。似乎,当对到草坪踢球本身的兴趣逐渐被对物质报酬的兴趣取代之后,前一种兴趣有可能遭受侵蚀,乃至完全消失。这就是作为父母所关心的,使用物质奖励有没有可能造成内在兴趣的丧失?结论显而易见,会。使用外界奖励会使孩子内部兴趣降低。父母想要孩子有好的表现,杜绝不好的行为,这是初衷。但是孩子很容易把“做好”和“获得奖励”联系在一起。有奖励,我就做。没奖励,我就不做。原本有的兴趣也会因为物质奖励给渐渐扼杀了。曾经有一项研究,研究者向学龄前儿童呈现了一项有趣的画画活动。孩子们被分为3组,每组被试均须使用水彩笔完成一幅画。期望奖励组中的孩子在绘画前就得到许诺,一旦完成作品将会得到奖励;意外奖励组的孩子在完成作品后不期而遇地得到奖励;控制组孩子则未获得任何关于奖励的信息。1周后,在无奖励也无任务要求的条件下,再次发给孩子们水彩笔,同时观察孩子们的作画时间。结果表明,期望奖励组被试作画的时间要低于其他两组,内在动机降低。当孩子完全没有内在动机时,外部奖励的效果非常显著。但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发的动机才是最持久有效的动力。物质的奖励在这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脆弱的,并且会极大地消磨求知的乐趣。那么这种奖励就变成了以牺牲兴趣为代价换取短期的自律,非常不好。即使看起来依靠物质奖励的孩子短期内让父母很满意,能够达到父母的要求,但是很难有更高的追求和发展。因为这样孩子只想完成最低的要求,拿到奖励就够了。而只有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完成一件事情、达到一个目标时,他们才有追求成功的强烈愿望。既然物质奖励并不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巧用精神鼓励比如孩子用积木搭了一座房子,得意地让你“参观”时,“哇!宝宝搭了好大的一座城堡啊,能告诉我每间房间都是给谁住的吗?”无疑是他这个时候最希望听到的赞赏,因为这是对他努力和结果的充分肯定。如果你能耐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引导他跟你分享更多创作过程中的快乐,奖励的效果就会更充分!除此之外,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一次热烈的鼓掌等,看似简单,都有可能让孩子铭记一辈子。因为它除了鼓励,还能带给孩子情感上的满足,让他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进步”、“成就感”、“优秀”、“成为更好的孩子”等等都是自我驱动力。美国心理学家EdwardDeci建议过:想要刺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