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有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有答案解析).pdf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有答案解析).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有答案解析)(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蜷.伏(cuán)拈.轻怕重(niān)静谧.(mì)心有灵犀.(xī)B.憔悴.(suì)畏罪.潜逃(zhuì)倜.傥(dì)躇步跐.蹈(zǐ)C.攲.斜(qī)海市蜃.楼(chún)澄.澈(chéng)身亡.所寄(wáng)D.窠.巢(kē)厥.土上下(jué)愧怍.(zuò)怏.怏不乐(yàng)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絮叼人声鼎沸慎怪锋芒必露B.伛缕翻来覆去迸溅刨根究底C.吝啬莽莽榛榛确凿骇人听闻D.震悚悲天悯人潺头神采奕奕3.(3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荔枝湾是广州市民休闲的好地方.初夏时节,带上家人或约上三五好友,坐上一只花艇仔____在荔枝湾涌上,看,沿途荷香数里,涌上波光潋滟,“荔枝……龙眼……菠萝……”“马蹄爽……钵仔糕……艇仔粥……”的叫卖声、粤曲声、咸水歌声、嬉笑声交织一起,这时候,还是贪婪地享受“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美景的我,粤剧大师、红线女的《荔枝颂》在夏日的微风中____地传来,我___在国际化大都市广州中心城区的人间仙境中。A.徜徉别具风情隐隐约约迷醉B.荡漾风情万种隐隐约约迷失C.徜徉风情万种断断续续迷失D.荡漾别具风情断断续续迷醉某中学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4.(3分)组织七年级新生328人参加阅读状况问卷调查活动,下面是该年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每天课外阅读时间阅读的目的阅读的内容阅读习惯30分钟以35.2%老师要求69.3%必读名著49.2%做读书笔18.8%下记30到60分54.3%自己喜欢22.8%流行小说35.9%会圈点批23.1%钟注1小时以上10.5%闲来无聊7.9%其他14.9%只是阅读58.1%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分析该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5.(4分)年级阅读分享会上,某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乐趣。吟诵着墨客骚人写下的优秀诗歌,品读着文人学者留下的篇篇美文,细嗅着纸页散发出来的淡淡书香,我幸福。读书,如在春风中沐浴煦阳,如在夏日下畅饮甘露,,,我快乐,我幸福。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读书能够提升个人综合素养,而且能够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强化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中华之崛起,读书吧,少年!①请仿照划波浪线句子,续写后两句:,。②文段划横线句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古诗文默写6.(2分)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B.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C.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姜江水流。D.博学而篤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E.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肃瑟,洪波涌起。F.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7.(4分)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③,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④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⑤静以修身,。(诸葛亮《诫子书》)⑥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8.(4分)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的优秀诗歌灿若星辰。“,”,是天高任鸟飞的诗情画意(刘禹锡《秋词》其一);“正是江南好风景,是故友重逢的喜悦和感慨;“,”,是剪烛夜话的美好憧憬(李商隐《夜雨寄北》)……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9.(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清代蒲松龄《狼》)【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将啮其喉,犬阻之“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选自纪昀《阅微草堂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