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民革岐山支部孙淑娟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男劳力远离土地,涌进城市,期望通过在城市务工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也使得农村形成了妇女留守家庭的性别分工新模式。农村留守妇女是城市化背后的支撑力量,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在城市化进程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今天,探讨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2018年3-4月,民革岐山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了“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状况”调研活动,旨在通过调研,了解我县农村留守妇女当前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向有关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参与本次调研活动的党员有8名,调研活动前后历时两月,涉及岐山县近半数乡镇,调研以访谈为主,接受访谈的农村妇女干部10人,农村留守妇女代表30余人。一、我县农村留守妇女基本状况目前,我县总人口48万,其中女性总人口23万,占总人口的47.9%;农村妇女87826人,其中农村留守妇女4846人,占农村妇女总人口的5.5%。通过汇总信息,发现农村留守妇女群体有以下特点:地域性分布明显。越是工商业聚集或者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发达的乡镇,农村留守妇女越少。相反,工商业发展落后,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不充分的地方,留守妇女则相对较多。层级化现象明显。年龄在40岁以下的妇女只占留守妇女群体的20%左右。这类年轻留守女性往往出自丈夫在外有技术、收入不错的家庭,在县城买房或租房,陪孩子读书是其主要职责。有些会选择在超市打工,有些选择做微商,有些则无所事事,出入麻将馆、歌厅等场所。真正留在农村的农村留守妇女往往是那些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家境不好的40岁以上妇女,占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近80%。农村人结婚早、生育早,男子不到50岁便做了爷爷的情况比较普遍。当前城市建设对民工需求量大,一个家庭中,公公在本省二三线城市打工,小夫妻赴北上广打工,婆婆在家看护小孩,再照顾自己的公婆,同时兼务庄稼的情形较为常见。这部分女性,有少部分接受过初中文化教育,大部分只上过扫盲班或根本就没上过学。关爱留守妇女成效显著。一是各方合力促进农村留守妇女身体健康。县妇联协调县卫生局,依托镇村卫生院开展婚前医学检查、“两癌”、卫生保健等知识宣讲,并定期开展义诊查体活动,提高了广大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疾病知识水平。二是农村留守妇女技能培训工作如火如荼。县妇联、县人社局、县农业局、县科协等部门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积极开展烹饪、刺绣、家政及种养技能培训,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技能保证。据统计,2017年在故郡镇、益店镇、蔡家坡镇、青化镇等镇村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活动83期,受益人数6700人。三是扶持农村留守妇女自主创业、抱团发展成效明显。比如岐山县青化镇“萍萍专业刺绣合作社”,雍川镇“凤鸣手工空心挂面厂”等都是由农村留守妇女牵头发展的企业,目前运营良好,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二、我县农村留守妇女目前面临的困难一是高龄留守妇女生活赡养成问题。彭某,京当镇某村留守妇女,今年83岁。丈夫、儿子皆已去世,儿媳赴外地替孙子看护孩子。三个女儿,一个在县城带孙子上学,两个在外地打工,老人一人居家,老来无依、身体常病,生活很是问题。类似这种情形的老人在调查到的各个村组几乎都有。二是家庭负担重,对子女疏于管教。留守妇女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意识不强,再加上现实生活迫使她们忙于家务劳动和农业生产,无力在子女的教育培养上下大功夫,大多数除了在生活上能为子女提供一定的支持外,无力在子女学习和思想上给予有效教育与监管,只能听之任之。部分留守妇女反映,由于无力照顾子女教育,导致了子女学习成绩落后,甚至染上不良习惯,影响了农村下一代人的素质提升。三是农闲时节,打散工机会少,收入少。调研发现,工商业相对发达的地方和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发达的地方,留守妇女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如栆林镇神差村妇女常去邻近的眉县猕猴桃产业园锄草、施肥、疏花、疏果;京当镇东北片留守妇女主要去邻近的青化镇苹果产业基地打工。相对的,蒲村镇、故郡镇等地留守妇女就近打工机会则要少得多。而与此同时,特色种植发展好的乡村则存在用工荒的问题。四是安全感降低,婚姻容易出现问题。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核心,但这是留守妇女和丈夫用电话微信联系远远实现不了的。在农村,大部分留守妇女的丈夫一年回家2-3次,有的过年才回一次家,有的甚至几年都未回过家。有些留守妇女生活交际范围小,长期积累的感情压力没有合适的宣泄渠道,负面情绪无从发泄排解,极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和婚姻危机。三、意见和建议留守妇女问题和其他留守人员问题一样,是国家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地区之间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客观社会问题,仅仅依靠妇联等群团组织,无法解决这个复杂问题,因此我们建议:一是充分认识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农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