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桂香****盟主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复习题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复习题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复习题2017】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厮守(sī)隘口(yì)唾手可得(tuò)B.嗫嚅(xū)淹没(mò)忸怩不安(niǔní)C.别墅(shù)厮守(sī)呱呱坠地(guā)D.擦拭(shì)狼藉(jié)骁勇善战(xiā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陨落山巅触目伤怀谍谍不休B.荣辛蝉翼不知所措安之若素C.晶莹简陋呆若木鸡立锥之地D.骚乱交卸背乡离井玩固不化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千万不可戏弄人生。B老人白天在中心享受医疗、配餐等专业服务,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C.“4•30”暴恐分子在x疆乌鲁木齐火车南站站外制造针对无辜平民的血腥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其凶恶、残忍的罪恶行径实在令人发指。D.“变脸”后的《新闻联播》,一改过去相对严肃、拘泥的形象,显得更有亲和力和活力,让人耳目一新。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2分)A.“创文明城市建平安娄底”全民公益健步行活动在娄星广场。B.中国的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成功不仅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美国利益。C.第32次南极科考测绘队员,分别于4月12日和4月15日凯旋归来。D.中国主张,为推动国际核安全进程、增加全球核安全水平注入新动力。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光,西汉文学家、史学家。B.女诗人席慕容的咏物抒情诗《长城谣》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的一片深情。C.《日出》(节选)这部话剧的作者是现代戏剧作家曹禺,本名万家宝。D.《穆斯林的婚礼》作者霍达,回族人。作品成功塑造了粱亦清、韩子奇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6.下列句子运用修辞不恰当,影响表达效果的一项是()A.没有阵痛,历史就不能向前迈步。B.看见这样好的麦苗就闻到面包的香味了。C.蟋蟀在窗下大声欢叫,我在灯前认真地复习功课。D.崇高的友谊是人生乐章的一个音符,没有它,不成曲调。7.古诗词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1),。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3)当年万里觅封侯,。?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4)《岳阳楼记》中表现范仲淹豁达、博大胸襟的千古名句是:,。(5)《朝天子•咏喇叭》中将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描摹殆尽的诗句是:,。8.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2分)星期天,李浩在滨江公园发现一个学生在草坪里玩耍,他去劝那个学生,那个学生却说:“踩的人多了,少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不多,有什么关系?”假如你是李浩该怎么说?你说:9.右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纪念”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设计的巧妙之处。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50个字。(1)构图要素:(2)巧妙之处:二、阅读(60分)(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实是/欲界之仙都B.忘路之/远近C.然则/天下之事D.虽/乘奔御风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四时俱备(时间)B.晓雾将歇(散尽)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代词,它的)D.欲穷其林(代词,那,那片)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选文开篇以感慨总领全文,最后又以感慨收束全文。B.“高峰入云……沉鳞竞跃”十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C.“实是欲界之仙都”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D.选文通过秀美山川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归隐山林、欣然自得的心境。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6分)(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译文:(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文:14.选文写景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答:(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