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城市职能分类第四章城市职能分类第四章城市职能分类第一节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举例:一个城市的钢铁工业产品80%供给外地,20%在本城市消费,其B/N等于B/N=80%/20%=4/1=1/0.25=100/25二、城市基本与非基本划分方法(一)几种方法比较(二)城市基本活动划分选讲1、区位商法(1)区位商Li大于1的部门是具有基本活动部分的部门。(2)剩余职工指数BiBi小于0,则此部门只为本地服务;Bi大于0,则表示i部门从事基本活动的职工数。(3)城市从事基本活动总职工数B所有基本部门剩余职工数之和2、最小需要量法(1)1960年厄尔曼和达西观点:①城市经济的存在对各部门的需要有一个最小劳动力的比例,,这个比例近似于城市本身的服务需求,超过部分近似等于城市的基本部分;②把城市分成规模组,找出组中最小的职工比重,以此作为该组的最小需求量。城市部分实际职工比重与最小需求量之差即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美国14个部门不同规模组城市的最小需求量(%)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2)穆尔(C.L.Moore)的回归分析修正①数学表达式:Ei=ai+bilgP其中Ei为I部门P规模城市的最小需求量ai、bi是参数,由Eij=ai+bilgPjEij是第j个规模级别城市中第I个部门实际找到的最小职工比重,Pj是第j规模级城市的人口中位数。②得出结论:P139表格穆尔回归分析相关指数三、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四、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成市发展的影响(一)城市发展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输出活动,即基本部分的发展,它具有“乘数效应”。(二)城市总就业E等于基本部分就业BE和非基本部分就业NBE之和。(三)城市基本活动的乘数效应P142城市发展的过程就是城市基本部分和非基本部分活动在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不断集聚的过程,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机制被称作为“乘数效应”分析:城市基本部分的投资(对外输出产品和劳务)——城市基本部分职工收入增加——城市基本部分职工对本地消费和服务需求增加——本地非基本部分就业岗位和收入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增加本地区需求和人口第四章城市职能分类第二节城市职能及其分类(二)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区别城市职能和性质举例——合肥市(2006-2020规划)北京市城市职能和性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深圳市城市规划(2007-2020)2010年8月23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城市性质变化成都市城市性质二、城市职能分类方法(英国城市地理学家卡特)(一)一般描述法P145表先确定分类系统,然后把城市一一归入任意性、主观性、一个城市归入一个类(二)统计描述法先确定分类系统,然后给增加一个数量标准(P146,哈里斯1943年的分类,以劳动力结构资料为城市主导职能规定一个定量指标)有进步;但这种定量标准仍带有主观性、描述性,一个城市归入一个类(三)统计分析法引入客观的统计量来衡量城市的主导职能,区位商、平均值和标准差(见纳尔逊1955年的分类)评论:第一点争论比重较大的部门没有进入主导职能,如纽约的制造业(25.8%),零售业(13.5%)专业服务(7.3%)交通运输(7.8%),个人服务(5.9%)。而金融业(5.8%>3.19%+1.25×2)第二点争论有意义,是不是比重最大的部门一定是城市的主导职能?是不是职能强度大的部门一定是城市的主导职能?纳尔逊的标准是不是偏高?城市的主导职能应该有两个特点,既有重要的区际意义,又要在城市的经济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城市经济基础研究方法(阿列克山德逊)他主张城市职能分类在城市经济结构中去掉非基本后进行。1)排队;2)找第5百分位城市的比重,K值3)超过K值5-10个百分点的城市,成为C型城市,大于K值10-20个百分点的城市为B型城市,大于K值超过20百分点的城市为A型城市,以表示主导职能的强度。4)表示方法:普林斯顿A教育,C仆役、职业服务此方法和纳尔逊的方法大同小异。主要是标准高低不同;一个类别分得细,一个分得粗;都表示了职能强度,表示了多职能的特点,又都不能分成类。(五)多变量分析法(60年代)1、背景:统计资料越来越丰富;计量方法得到发展;使用计算机2、主要的分析技术是主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3最大的数据矩阵为1762个城市,97个变量。4、这种分类已经不是城市经济职能的分类,而是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特征的分类。从贝里的美国分类中的主因素和石水照雄的日本分类中的主因素,可以说明这一点,经济特征已经不是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