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15篇)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高扬尊重之帆,深化有效教学,发扬拼搏精神,确保团结合作,抓实语文教学,争创中考辉煌。二、工作目标:各项居于全区前二位,及格率不低于99%,当然这是最理想状态。三、日常工作:1、亮出个人智慧。深挖教材,写好教案,注意教学目标的陈述、教学环节紧凑而又突出重点、主问题设计恰当,讲明呈现方式,关注相异构想,注意时间分配。2、规范集备流程学情讨论五分钟;主备者备足15分钟;主备提前两天下发教案,提前写好集备记录,思路要清晰,要讲学习目标的确定,说主要环节,强调主问题设置,讲清各环节教师学生活动。包括作业如何布置,检测小卷出什么。语速不要太快。集体讨论。有"三别":别拿别的活,这样挺不尊重人的,别不说话,太自私,给领导印象不好。别溜号,如刚才我没听,你再说一遍。最后组长统一上课流程。上课那天,好好复案,这个动作很关键,唬弄学生就是唬弄自己。上完写反思,写相异构想,写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设计等,为自己的成长作点准备。3、上好一周一课(自己报内容,轮流进行,上后及时上交教学设计,课件及反思,争取出精品,体现个人水平。)4、做好出卷安排①每周任务有:周一竞赛卷0.5张;20个点,各5分。周二周四晨考卷各0.5张。双休卷1张。②原则上谁出卷谁数。姜(1、2、3、4)、冯5、6、9、10、7、8、李11、12、13、14。5、作业布置批改①周二、周四晨考卷当天批完,反馈完。②双休卷实行作业周考化,写上出卷人姓名,预计做题时间,实际完成时间等,设好分值,60%—70%基础,20—30%易错,10%拔高,标题加粗,周一批,周二讲。6、开展各项竞赛7、抓住边缘学生①盯住优秀边缘。②盯住及格边缘。③盯住偏文学生。④盯住问题学生。8、加强课题研究我们学校申报的省级课题《基于"尊重教育"的有效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将于本学期开题。学校的市级课题《"尊重教育"学校特色建设研究》将继续研究,我们初三语文组还有个单元主题教学的'课题,四、主要策略:主辅并进,两项穿插———新授与复习并进,名著和作文穿插。化整为零,一周一结———字词默写一词多义一周一赛。形成体系,专题突破———阅读按文体专题训练抬头看路,低头干活———据自适应和模考及信息调整重点和取舍五、复习思路与安排:第一轮复习(10月8日—11月16日)回归课本第二轮复习(11月19日——12月13日)专题精练第三轮复习(12月16日——1月27日)综合训练六、如何培优:(1)确定培优人数,择校班在128分以上,平行班125分以上的。(2)作文重点关注,可采用单独面批面改或是优秀生之间的互批。(3)阅读采用鼓励学生自己设题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各种题型及答法。(4)名著让学生互相出题练习,(5)写字上尽量做到美观大方。七、如何补差:(1)确定差生关注名单。择校生100分以下,平行班95分以下。(2)字词上主要练读读写写,统一读,给时间练,重点考。(3)背诵部分,尽量多背,极个别学生可以划名句,(4)作文,不能不写,而且保证字数,保证不跑题(5)练书写,能清楚,规范。(6)阅读和文言文也不能忽视,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注意答题方法。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意见为依据,转变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教育为中心,切实进步课堂教学效益,进步本组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发展,展开备课、听课、说课、评课一体化的教研活动,我们将以“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宗旨,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跨越式的思想贯彻和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以学生全面和谐又富于个性的发展为目标,落实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过程,不断进步教育质量。全面进步三、四年级组各项工作水平,做一个治理科学、工作有序、团结奋进的教研组。二、工作思路: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开展教学研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三、研究专题:继续开展以“读写结合----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握课堂练笔切进设计,进步学生读写能力。”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四、工作目标1.积极参与对新教材的钻研,探讨教学过程,做到有体验,有感悟,从而有进步。2.用好教材,用足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的基础上,探索语文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营造活泼和谐的学习气氛,进步语文教学的质量。3.本学期以“读写结合”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即探讨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握课堂练笔切进设计,进步学生读写能力。希看能够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结合学生和文本的具体实际,设计与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