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优质19篇).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优质19篇).docx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优质19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优质19篇)计划还应该具有灵活性,以便我们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和适应。分配任务和资源,确定每个成员在计划中的角色和责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划错误和如何避免它们的方法。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篇一任教153班与154班两个班,其中153班是文化班有男生51人,_22人;154班是美术班有男生23人,_21人,并且有音乐生8人。两个班基础差,学习数学的兴趣都不高。二、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分析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教学建议。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分析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分析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篇二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是高一数学下册,包括第四章三角函数和第五章平面向量。按照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第四章教学需要36个课时(不包含考试与测验的时间);第五章的教学需要22个课时,共计需要58个课时。本学期有两次月考和五一长假,实际授课时间为18周,按每周6课时计算,数学课时达到110课时左右,时间相当充足。这为我们数学组全面贯彻“低切入、慢节奏”的教学方针提供了保障,也是我们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又一次极好的机会。本学期的期中考试(预计在4月14号至4月17号进行)涵盖的内容为第四章的前9节,由于课时量充足,第10节“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第11节“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将在上半学期讲授,这样下半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为30个课时。我们备课组经过认真的思索、充分的讨论,将期中考试前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一单元)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1角的概念的推广3课时。§4.2弧度制3课时。§4.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4课时。§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4课时。§4.5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4课时。复习课(习题课)4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二单元)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7课时。习题课3课时。§4.7两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4课时。习题课2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三单元)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4.8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5课时。习题课2课时。§4.9函数的图象4课时总计授课53课时,余下课时可安排期中复习。§4.10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课时。§4.11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4课时。习题课2课时。第四章复习4课时。第五章。(一单元)向量及其运算。§5.1向量1课时。§5.2向量的加减法2课时。§5.3实数与向量的积3课时。§5.4平面向量的坐标计算3课时。§5.5线段的定比分点2课时。§5.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3课时。§5.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2课时。§5.8平移2课时。习题课3课时。单元测试与讲评(随堂)2课时。§5.9正弦、余弦定理5课时。§5.10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2课时。实习与分析性课题4课时。习题课3课时。单元测试与讲评2课时。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篇三随着高一新教材的全面实施,本年级数学学科的教学进入了新课程改革实际阶段,本计划制定的依据主要是以下三个:1、第二学期课改的理念:一个为本、三类课程、三维目标。2、新数学课程标准(详见__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3、三本书:课本、教参、练习册。4、本校教研组对本学期学科的要求。二、基本情况分析。高一(_)全班共__人,男生__人,女生__人。上学期期末为区统测,平均分为__分,合格率为__%,优秀率为__%,低分率为__%。高一(_)全班共__人,男生__人,女生__人。上学期期末为区统测,平均分为__分,合格率为_%,优秀率为__%,低分率为__%。从上学期期末统测来看,我班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