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制药十大巨头.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世界制药十大巨头.pdf

世界制药十大巨头.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世界制药十大巨头安进全球生物制药巨头。安进公司(Amgen)是由一群科学家和风险投资商于1980年创建的。原供职于雅培公司的GeorgeB.Rathmann博士是该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首任董事长兼CEO。1981年公司开始运作,由风险投资商和另两家要紧投资公司共筹集1900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公司地址选在学术氛围专门浓的加洲ThousandOaks,那个地点靠近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加洲理工学院。由于一直没有产品上市,公司先后于1983,1986,1987年通过公布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以坚持公司的生存。安进公司在美国Nasdaq股票市场的代号为AMGN。20世纪后10年是生物技术飞速进展的10年,也是安进公司快速成长的10年。1988年,GordonM.Binder先生接任Amgen公司CEO时,公司规模还专门小,职员仅479人,没有任何产品上市。1989年6月安进公司的第一个产品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简称EPO)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贫血和HIV感染治疗的贫血.1991年2月公司第二个产品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ilgrastim,G-CSF)获得美国FDA批准,其适应证为肿瘤化疗引起的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安进公司的这两个全球商业化最为成功的生物技术药物EPO(商品名EPOGEN)和G-CSF(商品名NEUPOGEN),不仅造福了许多血液透析患者和癌症化疗患者,也为公司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公司也据此迅速进展壮大。(只是Amgen的当家EPO命运坎坷,在最糟糕的时候为了从强生融资1900万就把EPO的所有海外销售给了强生才得以生存,没有这1900万也专门可能就没有现在那个约千亿市值的庞大的家伙。)1992年安进公司首次跻身财宝500强,当年公司产品销售首次突破10亿美元。2000年财宝500强排名,安进公司排在455位。2000年在全球医药50强中排在21位。目前,安进公司已拥有数千名职员,公司分部遍布全球。强大的资金支持,换来公司井然有序、储备充足、前景光明的产品链条,更进一步推动公司优势进展。作为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回报是丰厚的,若当年对Amgen公司投资100美元,那么10年后的今天投资者将获得近60倍的回报:5884美元!Amgen是当之无愧的国际生物技术公司的成功典范。作为全球最大生物制药企业之一的“安进公司”(Amgen),虽贵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领头羊,拥有极强的研发能力和产品优势,坚持在疾病治疗的生物技术领域内进展,要紧涉足的领域有人类基因组,癌症,神经科学和小分子化学等;但在新产品研发上依旧风险专门大。为保持公司连续的成长性,2001年12月“安进”治理层天价并购了产品具有“巨型炸弹”类药品潜质的“英姆纳克斯”。安进公司宣布,以160亿美元并购美国另一家生物技术领域顶尖企业“英姆纳克斯公司”(Immunex)。这宗全球技术最领先、产品最具竞争力的两家生物技术公司合并案,大大刺激了美国股市。消息宣布当天“安进公司”股价劲扬6.18%,“英姆纳克斯”股价大涨13.43%,在其带领下,美国生化股一扫一周前的阴晦,美交所生化股指数(BTK)当日收盘时大涨4.03%,纳斯达克生化股(NBI)也锐升了3.65%,充分表现出美国投资者对该并购案及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关注和青睐。2004年3月29日,安进宣布,将以价值13亿美元的股票收购杜拉瑞克公司(Tularik)80%的股份。杜拉瑞克公司目前尚没有产品上市,但这家总部设在南旧金山的公司因开发治疗食道癌、炎症、糖尿病以及肥胖症等的药品而颇受重视。与一般药品开发商不同的是,这家公司开发的新药是利用基因技术达到治疗目的,因此收购这家公司有利于扩大安进公司开发新药的市场与能力。按照协议,安进将以相当于每股25美元的价格收购杜拉瑞克公司,比后者26日的收盘价多了47%。杜拉瑞克公司去年的营业收入为3070万美元,亏损1.51亿美元,相当于每股亏损1.8美元;而安进公司的营收则高达83.6亿美元,盈利22.6亿美元,相当于每股盈利1.69美元。业内人士表示,安进正寻求具有开发治疗癌症、自动免疫以及代谢疾病的药品,而杜拉瑞克公司在这三方面都具备优势。2003年5月,为了合作开发治疗癌症新药,安进公司购买了杜拉瑞克约21%的股票。对许多制药企业而言,2005年是一个过渡年。这一年,他们不仅要面对药品安全性咨询题的频发,而且要妥善处理企业内部的成本操纵咨询题。然而,人口的老龄化进展和药品研发链的持续充实却是全球药品市场增长的强劲推动力,同时也为制药企业带来了期望。据IMS报道,2005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达